小儿破伤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只打一针的新冠疫苗来了哪些人能打安全性 [复制链接]

1#

近日,由陈薇院士牵头研发的我国首个腺病*载体新冠疫苗“康希诺”腺病*载体新冠疫苗正式开打。

这款疫苗是目前国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

技术原理解读

这个疫苗的腺病*载体,是剔除了腺病*(这里用的是人5型腺病*,Ad5)中与复制相关的基因,这样病*就不会在人体中复制。再把新冠病*刺突蛋白(S蛋白)的基因插入进去。这个新插入基因让重新组装的病*进入人体后,可以在体内复制出新冠病*刺突蛋白,我们的免疫系统发现刺突蛋白后会启动免疫应答,同时记住它的样子,下次碰到真的新冠病*就会马上做出反应清除它们。

这一技术,此前曾被陈薇院士成功用于埃博拉病*疫苗的研发。

现有的三种疫苗,选哪种?

据国家卫健委3月29日发布的《新冠病*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目前有三大类疫苗,一类是灭活疫苗(需接种2剂次),一类是重组CHO细胞疫苗(需接种3剂次),一类是腺病*载体疫苗(需接种1剂次)。

腺病*载体疫苗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的总保护效力为65.28%,对重症的保护效力为90.07%。从目前进行的中和抗体交叉实验结果来看,疫苗对突变株有保护作用。

陈薇:如果你想打的次数少一点,想更快产生免疫反应,14天就有60%多的保护率,或者你打一针就要出国或执行任务,腺病*载体新冠疫苗是首选。

“一针苗”安全性、有效性怎么样?

“一针苗”安全性怎么样?公众又该如何选择?此前*曾就此对陈薇院士进行了专访,就其研发过程、保护效力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陈薇:疫苗的最大作用就是防止重症,所以一个疫苗能够减少重症的发病率,就是减少死亡率。我们在巴基斯坦重症保护率能达到全部保护,在全球所有人里面,重症保护率能达到90%以上,这是一个可喜的数据。

年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腺病*载体)在武汉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候选疫苗;同年4月12日,该疫苗率先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年9月22日,该疫苗在巴基斯坦、俄罗斯等五个国家的78家临床研究中心开展了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共完成了近5万名受试者的接种。

陈薇:到现在为止,接种的人群包括极端环境下的人群,没有发现跟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没有发现跟其他疫苗有不一样的特别特殊的不良反应。

对接种年龄有何要求?现有附条件上市的疫苗都有年龄限制,18岁之下、60岁之上人群不能接种。陈薇团队所研发的疫苗是否有可能更快地普及整个人群?

陈薇:在二期临床试验(年4月)时,我们就放开了年龄上限。因为55岁或60岁以上年长者恰好是重症发生率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当时最年长的志愿者是84岁的熊先生,因为是随机双盲,后来揭盲时发现他的抗体是阳性,这带给大家很大的信心。

此外,6到18岁的临床已经做完了,安全性数据我们是有的,药监局还在审核。

“一针苗”保护效果可以维持多久?

上海市疾控中心方面透露,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有效性数据证明,康希诺腺病*载体疫苗的保护时间可以达到6个月以上,由于距离疫苗研发时间不长,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持续性观察还在进行中。此前,对采用同种腺病*载体技术的埃博拉疫苗做了免疫持久性观察显示,接种两年之后仍具有足够的保护力。

上海市疾控专家建议,接种过1剂灭活疫苗者,建议使用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已经接种完2剂灭活疫苗者,暂不建议使用腺病*疫苗加强。

另外,专家同时建议,目前暂不推荐该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疫苗的接种间隔。

接种后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

不管是从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果还是紧急使用的研究结果、上市后监测的结果来看,包括腺病*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内的已经附条件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接种后不良反应和其他疫苗一样,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联系接种点,由后者给予处置指导。

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这一疫苗的接种禁忌症与之前上海使用的三款灭活疫苗类似,但特别要提醒的是,HIV感染者、硬皮病、皮肌炎和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现阶段不建议接种。同时,糖尿病患者及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需慎用;有哮喘病史者慎用;血小板减少症及任何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肌肉注射本品可能会引起出血,需慎用。

来源:中国小康网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国家卫健委、澎湃新闻、上海市疾控中心等

本文来源:中国小康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