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破伤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京发现宋美龄民国户籍卡户主写蒋中正图b1wanwot [复制链接]

1#

南京发现宋美龄民国户籍卡


    户主写蒋中正(图)


张灵甫户籍卡袁隆平户籍卡宋美龄户籍卡傅抱石户籍卡多年前,在南京浦口的一家仓库里,200多万张民国时期的户籍卡被历史尘封。直到南京市档案部门发现了这批珍贵档案,于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便清晰而直观地呈现于后人的眼前。南京市档案馆对这200万张民国户籍卡中进行了7年多的系统整理和深度加工,从中遴选出100位


    大腕级


    人物进行编纂,由南京出版社出版了《民国珍档:民国名人户籍》。昨天,直面这批珍档,为你披露


    户籍卡


    背后的故事。南京从来


    不排外


    1948年外省人比老南京多30万了解到,这批户籍卡是1947—1948年间由当时的南京市民*局会同首都警察厅制作,详细记载了各级各界人士的姓名、籍贯、住址、年龄、家庭情况等要素,总数有200多万张。多年以来,大家对南京人的评价是


    不排外


    ,南京人为啥不排外?这个谜团在户籍证明中得到破解,因为到1948年9月,南京的外省人超过南京本地人,数据显示,当时南京人口有1333891人,其中外省市人有815933人,


    老南京


    有516914人,外省人已经超过


    老南京


    30万,这样看来,南京本来就是个


    移民城市


    ,而且作为民国首都,吸引了大量外省市人口,


    不排外


    自然成为主流了。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1948年的南京,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南京的男性有750138人,女性只有583753人。


    主要因为当时在南京任职的官员和谋生的异乡人都是独自生活的男性,大多数人没有带家眷。


    南京市档案馆专家告诉。民国市长住哪里娃娃桥、夫子庙和颐和路作为一市之长,南京市长往往广为市民关注。民国时期的南京市长有啥故事?在这批老户籍卡中就发现了3位民国时期的南京市长,3个人居住的特点也比较有意思,都住在现在区划调整前的老四区内,当时的区名还是以数字命名。马超俊是民国历史上担任南京市长时间最长的一位,在一张名叫


    马超俊


    的户籍卡上找到了这位市长,填写户籍卡时马超俊61岁,别号星樵,祖籍广东台山,照片上马超俊一身西装,头发已经发白。在职业一栏中,马超俊填写了:


    *(市长)


    ,而当时他的居住地是在颐和路1号,属于当时南京的第六区,也就是原鼓楼区。而在另外一张


    沈怡


    的户籍卡上,46岁的南京市长沈怡贴的是一张英俊潇洒的西服照,头发笔挺,他留下的地址是南京市府路20号,区域是第三区,也就是原秦淮区。此外,还有一张在解放后担任过南京市副市长陈邃衡的户籍卡,填写这张户籍卡时,陈邃衡只有32岁,当时他在公路总局担任工程师,家住在娃娃桥2号,所在区是第二区,也就是原白下区。户籍卡上有故事宋美龄没照片户主是蒋中正看到,南京档案馆与南京出版社搜集出来的100位


    南京大腕


    的户籍卡资料中,有**要人、富商巨贾、文化名流、艺术大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包括白崇禧、于右任、宋美龄、吴有训、戴季陶、傅斯年、吴良镛、傅抱石等。卡片虽小,却藏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信息,为我们今天进行人口与户籍统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发现,当时除普通居民家庭外,许多团体如中央大学是以其负责人为户主,按一个单位户头进行登记的。大画家傅抱石1948年任中央大学教授,住在四牌楼一号,户主名字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


    1948年他47岁任中央大学教授,户主名字也是吴有训。此外,像著名学者陈之佛、化学家高济宇,两位教授户籍卡上填写的户主名字均为吴有训。因此,当时有人调侃说:


    首都民国教授,半数尽在吴有训门下。


    1948年登记的户籍卡中,宋美龄的户籍卡上却没有贴照片,户主名字是蒋中正,年龄45岁,教育程度留学,住址是*埔路国防部大院内。再如,徐悲鸿原夫人蒋碧微,原名应作


    碧微


    ,别号


    碧薇


    ,她的教育程度是留学法国,职业一栏为国大代表。这些信息丰富生动地再现了历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