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破伤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维度看艺术世界随之改变 [复制链接]

1#

科学维度看艺术:世界随之改变


《Crystal Black(黑色水晶)》威廉 坎贝尔 《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威廉 坎贝尔 《佩特沃斯湖落日》特纳,约1928年,油画画布 《Aboriginal(土著)》威廉 坎贝尔 威廉 坎贝尔与作品合影 编者按 这两天在壹号美术馆,加拿大科学家、同时也是以 沉思的心灵 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威廉 坎贝尔(William Campbell)将科学融入抽象艺术的表现之中;巧的是,最近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对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的油画作品《佩特沃斯湖落日》(The Lake, Petworth, Sunset)中光色的研究,追踪气候变化,并用于研发模仿全球变暖的计算及模型。艺术与科学相互影响,让我们在艺术中有了更多元的享受和思考。 被誉为当今活着的达 芬奇的加拿大科学家、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威廉 坎贝尔,将他的艺术作品带到了上海,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恐怕还是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他的作品作为加拿大画家的唯一代表作在世博园进行展出。这位同时拥有科学眼光和艺术敏感的艺术家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态度,跨领域交融让艺术展现出更鲜活的生命力。 用抽象展现科学符号魅力 每一位艺术家都拥有自己的个性,体现在其艺术创作中则能让人更好地区别每个人的风格,而风格与他们独特的经历也牢不可分。威廉 坎贝尔作为资深生物科学家,是全世界首位发现SARS病*全部特异性表位的科学家之一;但当我们单纯地去欣赏他的艺术作品时,我们不会关注他的科学成就,而是从他的艺术符号中品读到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理智与狂想。 威廉 坎贝尔以 沉思的心灵 而闻名,在他的抽象艺术世界里,我们可以从他扭曲缠绕的线条和色块中感受到一种理性的奔放,杂乱纷繁的图形却包罗万象,时而看到原始文明人与自然之间既依赖又争斗的矛盾;时而看到黑色水晶一般通透而多变的切面,让人沉浸在物质最原始的状态中;时而还能看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新年,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新年似乎不仅仅是喜庆的大红,更暗含着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交织 威廉 坎贝尔的艺术表现总是在杂乱中暗藏着秩序,就如复杂的科学元素符号般,说不出个所以然却又能一眼看明白,只要不去想太复杂,抽象也很简单。 新创作理念配新欣赏需求 对于刚刚跻身艺术新贵的中国,我们对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多元化还不那么习惯,很多人还被 术业有专攻 的老思想给框得死死的,而在国外,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达人投身于艺术创作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可以说跨领域艺术家也逐渐成为了艺术新现象。这些拥有其他职业经历的艺术家往往能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进行创作,无论是创作材料的大胆突破,还是创作思想的另辟蹊径,亦或是创作理念的颠覆变革,都为当代艺术注入了大量新鲜的元素,观众或许无法将某一位跨领域艺术家分门别类地归到某个流派、某种风格,但却更加容易记住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 随着艺术创作融入更多科学元素,甚至更广泛地涉及到各个领域,作为观众,我们也需要更新自己的欣赏角度和需求来 与时俱进 ,而创作和欣赏永远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创作让欣赏角度改变,还是创作为欣赏需求而自我改善,都需要融合的过程。当威廉 坎贝尔出现在上海,相信也会有更多国人能通过这位跨领域艺术家更新自己对科学、对艺术的理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