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在贵州省这块土地上,有一位放弃经商,回乡办学校,潜心教学三十载,感恩故事数不完的乡村教师,他就是务川自治县都濡完小*支部书记阚南忠。
33年来,阚南忠一直用微薄的工资接济贫困,用全部积蓄修建乡村小学,术后奔赴抗洪一线救学生,出资维修登山路,用拐杖撑起扶贫路,为一名残疾孩子修建“学校”……阚南忠用平凡的事迹书写了精彩人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员的初心和使命,令人崇敬,给人力量。
放弃经商教学生扶贫济困建学校
年,阚南忠出生在务川自治县都濡街道鱼塘村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有5兄妹,小时家境贫困。年初中毕业辍学后,他当过农民,做过小工,年到做皮张生意,每天收入50元至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阚南忠很满足。
可是好境不长,年初,阚南忠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南忠呀,你是我们村唯一的初中毕业生,回来给孩子们上课吧,村里的孩子都10多岁了,还没上学,再这样下去就完了!”父亲在电话里说。
阚南忠知道鱼塘村没有学校,村里的娃娃读书只得到10公里外的石水学校或者高桥学校读书,由于路途远、山路难走,很多适龄儿童失学。
接到电话的那天晚上,阚南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自己经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有结余了多元,快成为“万元户”了,很不想回去;但父亲是*员,又是组长,他必须支持,怎么办?阚南忠心里再以无法平静。
“算了,挣不挣钱,只影响我一家人,孩子不读书,可影响全村以后的发展!”阚南忠决心回家办学校,支持父亲的工作。
想到就干到。回到家乡后,阚南忠租了2间简陋民房,到村民家中借来木板当课桌,自己出钱买来书本,办起了私校。年9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
可是,让阚南忠没想到的是,学校办起来后,有的村民因家里穷送不起孩子上学,有的村民因思想固执不愿意女娃读书,学校里只有几名十三四岁的学生。
“不送孩子读书,就断送了孩子的一生!送孩子读书,一年才2.1元钱,没有钱就拿粮食抵,没有粮食还可赊起……”阚南忠白天上课,晚上挨家挨户村民家中做思想动员,一次,二次,三次……一天天地跑,一直不停地坚持,慢慢地,村民们被他说服了,感动了,越来越多家庭把孩子送到了学校。
学生来了,阚南忠可又遇难到了困难,他读书时根本没有学过拼音,现在课本开篇就是拼音,怎么办?
阚南忠再三思考后,他决定先教孩子们认字,做数学题,而他则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跑到高桥学校请语文老师教他学拼音,他学会后又回去教学校孩子们。
由于他教学认真,邻近的村子都把孩子送到他这里读书。到年,学生数量达到了50人,务川教育局为阚南忠转为了乡村民办教师,每个月有14.5元的工资。
而这些钱,阚南忠常常为贫困的孩子交了学费。“我们夫妻都年轻,利用早晚和周末种庄稼也能维持生活!”阚南忠说,在村里也花不了什么钱,够用就行。
由于学生越来越多、年级越来越多,到年已达到了多名学生,两间教室根本不够用,阚南忠又向上争取了3万元,自己把仅剩的元积蓄拿出来,共计3.6万元修建了6间平方米的新学校,并临聘一名代课老师帮忙上课,把自己的14.5元工资分一半给这名代课老师。
阚南忠老师的坚守也有所回报,年,他转为了公办教师。年调入都濡中心学校。如今,33年过去了,54岁的阚南忠老师仍然坚守初心,每周仍主动上6节课,每周2次义务到大坪街道山青社区移民安置点上“夜课”,经常资助贫困家庭学生。
术后抗洪显本色出资修路守初心
“快,快点,再快一点,把孩子们背出去,洪水马上就要把桥没过了。”“大家注意安全,一定要小心啊!”年5月5日晚,阚南忠一边背着学生在暴雨里奔跑,一边大声地指挥着10名教师撤离被洪水困住的学生。
当晚,刚做医院病床上的阚南忠,突然听到外面雷公火闪、哗哗地下着暴雨,他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条件反射似的坐立起来:“坏了坏了,下暴雨了,孩子们又被困在了学校。”
“我得救孩子们去!”阚南忠没敢告诉医生,拿起衣服一边往外跑,一边打电话向在校值班老师询问学校学生们的安全情况。
阚南忠赶到学校时,学校旁的小桥眼看就要被水淹没了,老师们正在紧急撤离学生。他顾不上脚上的伤痛,立即背上一个学生、抱着一个学生往外冲。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猛,雷一个接一个地响,阚南忠带领大家越发地加快速度,一个多小时候,终于把名留守儿童安全撤离安置。这时住宿一楼被洪水学校淹没。
“再迟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阚南忠心有余悸地说,把学生们安置好后,担心孩子感冒,他连夜带着人员到县城找来棉被,联系医生给孩子们检查。
直到天亮,医院。由于伤口长时间被水浸泡,发白、水肿,还往外渗血。管床医生看了后很生气:“你才做手术,不要命了?你这样会得破伤风,稍不留神会致命的!”医生虽然生气,但是赶忙给他打了破伤风针,清洁伤口,输液……
“我不仅是一名教师,还是学校的*支部书记,绝对不能让一个孩子有生命危险。”当问起他为什么冒着危险抢救学生们时,阚南忠话语中充分坚定与执着。
术后抗洪救学生是阚南忠作为一名共产*员、一名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而出资修路却是他一直坚守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
年秋天的一天,阚南忠在县城登南山,听到“哎呀,好痛――”“哎哟,痛死我了!”一声声呻吟,他寻声望去,只见一位老人瘫倒梯步上。这是阚南忠第五次看见人摔骨折了。
通往南山顶的路,是水泥硬化梯步,很陡,也是县城居民通往南山顶上休闲、锻炼必经之路,因年久失修,已粉碎破烂,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这些梯步约2公里,干脆出点钱,把它修好,让大家都方便一点。”阚南忠想。于是,他花2万多元买来材料,请来工人对这些梯步进行维修。
一传十,十传百。阚南忠私自出钱修路的事传开了。务川电视台记者采访他,被他拒绝了:“我修路的目的是想不让再有登山人摔伤,并不想图名声”。
拐杖撑起扶贫路爱心点亮残童心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阚南忠包保沙坝村旋塘坪组。该组有27户村民,人居环境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全部都是他一包到底。
年12月,阚南忠脚痛风病发了,根本不能行走,而县里面要求2天之内要完成贫困户信息核实,做到信息精准,时间紧,任务重,村里安排其他干部去帮他核实。可他说,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基础信息必须准确,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耽误了大事。他硬是柱拐杖,坚持挨家挨户走访核实。
除了核实数据外,阚南忠还天天撑着拐杖到人居环境施工现场做群众工作,常常因为腿脚不方便,下雨时全身被淋湿,但他从没因为伤痛离岗。
“他是个铁打的人!”村民们被阚南忠的坚持打动,纷纷行动起来,一个月时间,该组的人居环境改造任务顺利完成。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阚南忠即是包组干部,还是一名教师,他还要完成学校对贫困户开展的“一对一”教育帮扶工作。他帮扶的贫困学生是都濡中心完小四年级的申小容。
年,阚南忠第一次到申小容家访时,看到申小容家的房子破破烂烂,四面透风,她爸爸申彭学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看上去呆板迟顿;妈妈舒贵分身高不足1米,用双拐杖走路;妹妹申晓燕先天性小儿麻痹症,8岁了身高只有60公分,借助木凳走路,阚南忠感觉特别心酸。
“姐姐,你带我一起去吧,我也想上学,你带上我吧”!
家访准备返回时,在房门口,申晓燕抱着申小容的大腿哭喊,两姐妹抱着哭成一团,旁边的妈妈也不停地擦眼泪。
听到申晓燕那一声声哭喊声,阚南忠的心隐隐地刺痛,很不是滋味儿。
申晓燕家离最近的学校有30多公里路,孩子残疾不能走路,不能到学校读书,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员、人民教师,怎么能让一名学生读不了书呢。
回家后,阚南忠立即向都濡街道*工委汇报,请示为改造房屋;向学校请示对申小容免交生活费,阚南忠自己为她交保险、买校服、资料等,并决定自已出资为申晓燕修一所学校,学校选址就在她家院坝旁。
想到就干。年5月开始修建。由于道路不通,阚南忠和工人肩挑背驼把材料一点一点搬到校址,历时3个月,花费2万多元,建好了学校、装饰教室、安装旗杆、黑板、课桌等配套设施,为申晓燕订做了台阶和辅助行走的小凳子。
“我好幸福啊,我终于看到升国旗、听国歌了!”年9月1日,准时开学,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申晓燕激动得泪流满面。
由于路程较远,再加上阚南忠在都濡中心完小事务、课程繁忙,每个双休日、节假日,他才来申家堡这所“学校”上课。为了让申晓燕赶上课程阚南忠实行“授课+机授+自学”的办法,自费给申晓燕买了一台学习机,让她在机器上面学习拼音、数学、识字等基础知识。
为了给申晓燕教学,阚南忠不知在这段30公里道路上来回了多少趟,虽然脚痛风严重,但他心理总是坚持一个信念:“坚持下去,再苦也不能耽误这孩子的课程。”
对申晓燕今后的学习,阚南忠已有了新的规划:等到申晓燕三四年级的时候,他再为她在都濡完小附近租间房子就近上学,并一直支助她上到大学。
谈到来这里教书,阚南忠说,这是他这辈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通讯员王峰刘素琴
编辑谢国欢编审王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