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破伤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孙禄堂磕出绝世武功,两次重挫日本武士
TUhjnbcbe - 2023/3/22 21:35:00

孙禄堂原名孙福全,他是孙氏太极拳创始人,是近代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手”。因身手敏捷,他被世人戏称“赛活猴”。

现存的孙禄堂留影中,他多是“长须飘胸,银丝染鬓”的模样,这个形象更加强化了他“世外高人”的人设。真实的孙禄堂却并非如世人刻板印象中那般“世外高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却也是浸润在苦痛中的一生。

孙禄堂

孙禄堂出生于年,祖籍河北完县。年,他得以进入私塾学习,可两年后,随着父亲的离世,他不得已辍了学。这年,他年仅7岁。

孙家本就是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去世时,家里竟连棺材也买不起。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带着年幼的他四处乞讨,他们母子用“磕头”方式,为父亲“讨”来了一副薄棺材。

正是这次磕头,让孙禄堂悟明白了一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确信:只要你诚心想做一件事,就没有办不成的!

父亲被草草下葬后,孙禄堂和母亲相依为命。眼见母亲为了养活他,把背都压弯了,孙禄堂主动提出:要去给地主当童工。

孙禄堂在地主家干活儿,稍有怠慢,便挨打受骂。地主的打骂深深刺痛了他的自尊心,他常想:如果我能学些拳脚功夫就好了,那样就可以防身防暴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邻居告诉他:离村子不远的李各庄有位李拳师,可以去那里拜师学武。

得知消息后,孙禄堂竟真的直奔李各庄,找到了李拳师。见到李拳师后,他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上,随即,他“咚咚咚”连磕了三个响头道:“师傅,我想跟您学武术。”

李拳师见孙禄堂满眼赤诚,当即就收下了他。之后,孙禄堂便一边打零工养活老母,一边跟着拳师习武。

李拳师非常讲究基本功,在他的教授下,孙禄堂将武学基本功“踢腿”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仅仅三年时间,他的迎面腿、十字腿、摆莲腿、弹腿、二起脚、旋风脚、鸳鸯脚等等,就已经超过了李拳师。

看着每日淌着大汗练习的孙禄堂,李拳师欣慰不已,在他的引荐下,孙禄堂又师从数人,并习得了内功、轻功、散手及暗器。

此时的孙禄堂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了,他自小习武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壮实,可就在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开始有了光亮时:他的母亲病倒了。

年年关,12岁的孙禄堂看着病重的母亲欲哭无泪。治病要那么多钱,可钱从哪儿来?母亲的呻吟声成了他最害怕的声音,他陷入了极度的自责中。因愧悔自己无奉养母亲之能,他竟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拿着绳子来到了村外枣林自缢。

或许是命不该绝的缘故,清晨时分,他被一路人救起。路人救下他后,惊叹不已,他觉得:这个在绳子上吊了几个小时却未死的少年,绝非常人。

于是,路人慷慨解囊,将自己身上的钱款赠给了孙禄堂,并嘱托他:未来可期,切不可再寻死。

孙禄堂拿着路人资助的钱款,带着母亲辗转来到了保定,并找到了自己的姑父。这之后,他在姑父的帮助下,开始学制毛笔。

毛笔厂做学徒的钱,够供养老母亲了,有了希望后,母亲的病也有了好转。孙禄堂进厂子以后,每工作完,总要在空地上习武。

人说“树挪死,人挪活”,到保定后的孙禄堂,果然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大转折——

一日,他在空地上打拳时,一位名叫张瑞的拳师正好前来厂子找他姑父。见孙禄堂耍了几套拳后,他对这个出拳不凡的孩子立马有了好感,他竟一时起意:决定将女儿张昭贤许配给他。

孙禄堂很快见到了张昭贤,他们对彼此都很有好感,可因为一心习武的缘故,他竟提出:可否等我28岁再完婚?

寻常女子听到这样的话多半会有各种想法,可张昭贤听了却不仅支持而且对他的行为表示了极大肯定,她道:“男儿当以立业为重,你是对的,我支持你。”

就这样,孙禄堂与拳师张瑞成了女婿和老丈人的关系。婚后,孙禄堂和以往一样:每日闻鸡起“武”,从不间断。

张瑞越来越喜欢这个女婿了,他决定将自己的莫逆之交李魁元介绍给孙禄堂。李魁元是武学大师、号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云深的得意弟子,他尤擅形意拳。

临行前张瑞道:“他肯不肯教你,就看你的造化了。”孙禄堂听完默默点了点头。

见面那日,推门见到李魁元后,孙禄堂“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然后“咚咚咚”,连磕了三个响头。李魁元虽收过无数弟子,可如他这样实实在在磕响头的,他还是第一次见。扶起孙禄堂后,他便下定决心收其为徒。

形意拳动作简单,理法深奥,是技击性很强的内家拳法。非心思纯粹的人,练不好形意拳。为了练好形意拳,孙禄堂曾每日苦练基本功“三体式”,他每次一站就是八小时。

孙禄堂练功时经常把所有事都抛诸脑后,他的妻子却从不恼,她不仅包揽了家里的大小事,还经常陪着丈夫一起练功。妻子的支持给了孙禄堂很大的动力,他更加痴迷于武学了。

为了练好形意拳,孙禄堂每日三四点起床练拳,仅仅三五年时间,他便掌握了形意拳的精髓。李魁元欣喜之余,还将自己的“五禽六兽一条龙”的十二形拳、杂势捶、安身炮等拳法,统统传授给了他。

孙禄堂的武艺很快超过了李魁元,高兴之余,李魁元又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师父郭云深。将亲笔介绍信交给他时,李魁元叮嘱道:

“郭老师不仅武功精深,而且从不以武功炫耀自己,他仁侠尚义,为人师表。你去后,既要学习他的武功,更要学他的武德。”

孙禄堂当即发誓道:“我一定好好地学郭老师之绝技,以郭老师的崇高武德鞭策自己。同时,也绝不辜负您的一片苦心。”

对于痴迷武学的孙禄堂而言,拿到这封亲笔信,等同于拿到了一张进入最高学府的录取通知书。当晚,他就直奔河北深县马庄,拜谒郭云深老师去了。见到郭云深后,他如以往拜师一样,直接跪下“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

郭云深从孙禄堂“咚咚咚”的三个响头里,感受到了他的一片赤诚心。之后的八年时间里,他日日与郭云深形影不离,终得其口传心授之真传。八年间,孙禄堂的形意拳和轻功、内功,都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郭云深

八年后,郭云深笑眯眯地对孙禄堂说:“你已经超越我了,应该拜到更厉害的名家门下。”说完后,他将自己一生习拳的经验著成《形意拳解说》一书,送给了孙禄堂。

之后,孙禄堂又辗转拜了八卦掌名家程廷华等为师,每次拜师学艺,他的第一步就是“咚咚咚”连磕三响头,后世很多人曾戏言:孙禄堂的绝世武功,是“磕”出来的。

师从多位名师后的孙禄堂结合众家之长,独创孙氏太极拳,他把内家三拳融为了一体。

就在孙禄堂决心将所创武学发扬光大之际,入京城探望恩师程廷华的他,得知了一个噩耗:恩师被八国联*的排枪打死了。

程廷华一身武艺,却轻而易举倒在了洋人的枪炮下,这个结果让孙禄堂备受打击。那些天里,他一直在苦苦思考一个问题:国难当头,习武的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呢?

孙禄堂焦虑极了,他原本以为:中国人只要学好拳脚功夫,就不会被欺负。也因此,他才立志要将武学发扬光大。可如今,他看到的景象却是:功夫再好,也依旧要被欺负。

孙禄堂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了故里,每次遇到大抉择时,他都会回到故里深思。那些天,心情沉重的他一直闭门不出。

思考了无数个日夜后,他终于悟到了:洋人的枪炮越厉害,中国人就越需要武学,武学是敌不过枪炮,可它能壮国人的胆。只要我们的胆子在,就永远不会任人宰割。

悟透了这点后,家国情怀极重的他再度来到了京城。这次,他应师叔、形意拳名家耿成性的邀请,前往“四民武术社”传播武术。

也从这时候起,孙禄堂开始注重中国武术的实战,他和多位武学大师一起深入研究拳术,以便提纯、改良其技,以全面适用于实战。

孙禄堂

国家已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实战成了重中之重。

因为武艺高超,孙禄堂在京城期间,被肃亲王请到了王府为武师。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但他却始终谦以待人,任何国人向他请教武艺,他都用心指教。肃亲王仰慕他的人品,曾向他人夸赞他道:

“这个人(指孙禄堂)是圣人的气质,士大夫亦不能及。”

庚子之乱对孙禄堂的影响非常大,此后的无数年里,他一直潜心致力于提高武学实战能力,这也为他之后与俄国、日本等国武士的比拼打下了基础。

年,苦心研究实战的孙禄堂被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请去做了幕宾。长期相处中,徐世昌越来越倚重孙禄堂,他还曾保举孙禄堂担任知县、知州,却被拒绝。孙禄堂告诉徐世昌:自己毕生最大的心愿,并非当官治理一方,而是弘扬拳学,增强国人体质和自信。

孙禄堂在东北期间,俄国大力士彼得洛夫曾与他比试。这次比试中,他只用一招就直接将大力士打倒在地。一时间,在场的人都为孙禄堂绝伦的技艺所折服。

所有人都信奉“洋人比中国人强”的年代,孙禄堂却用实战推翻了这个论点。这次比试,让国人自信心大大提升,孙禄堂也蜚声海内外。此,可谓“一战成名”,然而,这一战成名背后,却是他几十年苦练的结果。

两年后,孙禄堂随徐世昌返京。这次返京后,他明显感觉到:武学家们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因孙禄堂武名极隆,来试探高下者每日不绝。

面对这种境况,孙禄堂再次陷入了沉思,他想:国难当头,若自己比武时,引发了不必要的纠葛,继而引起门派之争或不必要的伤害,那可如何是好?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每次比试时,他都坚持“点到即止”,并尽可能地与比武者交流武学心得。这样一来,前来比试的人不仅对他的武艺心服口服,还对他的人品格外敬重。日久后,孙禄堂赢得了“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名。

盛名之下,必有较量者,这历来是武界的规律。得了“天下第一手”美名后,就连日本武士也上门了。

年,日本大正天皇为使日本武士道精神称雄于世,认为:日本武士道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必先击败久负盛名的中国“天下第一手”孙禄堂不可。

年,日本武士道高手板垣一雄奉命来华,与孙禄堂比武。

孙禄堂与儿子孙存周推手照

板垣一雄曾在日本武术界三夺金牌,并被授予了“大正天皇特级勋章”,号称天下第一。他生性好斗,且高大威猛,他曾扬言:他的刚力定会制服孙禄堂的太极柔力,并且还要拧断孙禄堂的一只胳膊。

到中国后,他通过使馆给孙禄堂写了一封信,以下是这封信的全文:

“敬启者,阁下为中国武坛一大名家,尤精内功。我在日本早闻阁下大名。今奉我天皇之命,特来贵国访问,欲同阁下比武,一决雌雄。特先致函奉告,约期较量,幸勿推辞,盼复。板垣一雄。”

收到这封挑战信时,孙禄堂正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之中。半年多前,他的三子孙务滋在太仓中学教授高低杠时,因杠子突然折断,锈螺丝扎入肋骨中,由此感染破伤风,不治身亡。

人生的三大悲剧是:“幼年丧母(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三大悲剧,孙禄堂一人受了两。

关键,他的三子恰是被他定为衣钵传人的孩子。孙务滋自幼习武,且受过中、西系统教育,他在武学上的造诣曾被认为“可继承父亲”。

三子葬礼上,63岁的孙禄堂曾抚棺大喊一声:“老三我哭你一声吧!”这声大如霹雳的呼喊后,悲伤至极的孙禄堂吐血了……

如此情境下,孙禄堂竟收到了日本武术的请战书,显然,这并不是时候。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他的身体受得住吗?他能调整好心情备战吗?

孙禄堂

孙禄堂看到请战书后,默默关上了房门,他再次陷入了沉思。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是花甲之年,却依旧确定自己可以与板垣一雄一战。可他刚刚经受丧子之痛,身体也受了损伤,如此情况下备战,非常不利。

“战还是不战”?这个问题一直盘旋在他的脑子里。孙禄堂最终的答案是:战!他的脑子里有一个声音正告诉他:孩儿的死,是家中的不幸;可应战板垣,却是国家大事。任何时候,国家大事都大于一切。

当晚,孙禄堂便来到了习武场练习实战,他心道:“孙禄堂啊孙禄堂,你必须全力应战,你苦心钻研武术多年,为的不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瑰宝——武术吗?打赢他,然后将它传给亿万同胞,人人都身强体壮,使国家得以振兴!”

第二天,孙禄堂的身边人惊喜地发现:他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他的眼里有光在闪烁。

“师父,若跟板垣一战,有不测……”当弟子将这话问出口时,他只笑笑答了一句:“就是遭遇不测,我也会挫败这个为日本天皇扬威的板垣,振奋我民族精神。”

听到这话后,弟子的眼里闪出了泪花,他知道:师父,这是决心拼命了。

转眼便到了比武那天,双方各有监护人。板垣的监护人是大正天皇的书记官龟田英夫,孙禄堂的监护人是中国*府代表王克敏。

比赛前拍照留念时,高大魁梧、身着白色柔道服装,暴露出浓黑厚密胸毛的板垣,显得盛气凌人。从照片看,身材精瘦的孙禄堂看起来要弱得多。

日本武士

比试时,孙禄堂对板垣道:“先生远渡重洋,来中国与我比武,我实在不敢推辞。请问先生如何比法?”

比武时,谁定比法,谁就占上风,孙禄堂的话音落后,板垣嘴角缓缓上扬道:

“听说孙先生的太极内功颇深,我想请您仰卧于地上,左手压在背后,右手放在胸前,我骑在先生的腹部,两手抓住您胸前的右手,如果您能起来的话,就算您赢了。”

板垣说完后,孙禄堂众弟子愤愤不平,他们可从没见过这么耍赖的“比试”,这不等于让孙禄堂让着他嘛!

孙禄堂却心里有数,他微微一笑道:“那好,咱们可以试试吧。”

说完后,他竟然真的仰面朝天,按照板垣的要求躺在地上。

板垣见状大喜,他看了看躺好的孙禄堂,像座铁塔似的跨在孙禄堂肚子上,两只毛茸茸的大手狠命地按压在孙禄堂胸前的一只手背上。

比赛开始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裁判喊道一、二、三时,孙禄堂以内家拳之内劲,左手稍一翻拧,便敏捷地从背后抽出左手,随即,他以剑指向板垣的下丹田轻轻一点,板垣便跌倒于数尺之外。

厅内瞬间爆发出了哄笑声,板垣慌忙从地上爬起,惊恐地看向孙禄堂。孙禄堂此时早已一个鲤鱼打挺站起身来,他以近乎“飘”的方式走到板垣面前拱手道:“先生受惊了。”

板垣心里已觉得孙禄堂的功夫深不可测,但他是日本天皇派来的人,他怎能轻易认输。他迟疑了一会道:“方才是我没有留神之故,再来一次如何?”

“可以,可以。”孙禄堂说罢再次仰卧在地。这次板垣被跌出得更远更惨了。他勉强站起后,两眼放出欲吃人的凶光,他咬着牙,大吼着猛扑向孙禄堂。

孙禄堂见板垣兽性大发,却并不还击,只左旋右转地躲闪。板垣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近孙禄堂的身后,更加气急败坏地吼道:“孙禄堂!你不许走!你再走,说明你没有本事!”

孙禄堂听到这声吼后,心里暗忖:若再不给他点颜色看,他是不肯罢休了。于是,孙禄堂用形意拳中的“起势钻,落势翻”之转身法,疾速回身,然后用双推掌稍一发力,就把板垣那笨重的躯体抛出丈外,重重地跌于墙脚下。

孙禄堂这次下手只用了五六分力,他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板垣既受了教训,又不致受太重的伤。

可即便孙禄堂只用了五六分力,板垣也已被打得起不来身了,身为武士,他自然明白:“孙禄堂手下留情了,若他使全力,他非残了不可。”

孙禄堂再次施展轻功“飘”到了板垣面前,并一把扶起他道:“今天先生可能没有留神,我才侥幸取胜。先生如有兴趣的话,不妨明日再来比试。”

此时的板垣已经全然没有了先前的嚣张气焰,他一边喘气一边踌躇着道:“好,我,我明天再来吧!”

第二天,板垣果然来了,不过这次,他带来了一个大皮包。一见到孙禄堂,他竟叩首道:“孙先生真是名不虚传,神功盖世,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愿拜在先生门下作一名弟子。”

说着把大皮包打开,又继续道:“这是弟子的一点儿心意,希望您收下。”

孙禄堂看了一眼皮包里的银元道:“非常报歉,我向来不收外国弟子,不能破例,务请谅解。”板垣再次叩拜道:“这是弟子的一片真心,希望您能收下。”孙禄堂有些不悦道:“您不必肯求了,我说一不二,把银元拿回去吧。”

这一战后,孙禄堂“天下第一手”的盛名更甚了。

中为孙禄堂

年秋,日本武士一行六人,前往上海请战孙禄堂。他们此行,是为洗雪板垣的耻辱。六武士请战时提出:“今天我们六人同他比武,如果我们打不过他,我们就回日本去。若将他击败,那么就请他离开上海。”

这一年,孙禄堂已经70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可年已古稀的孙禄堂却依旧精神矍铄,身手敏捷,他的眼里,依旧放着光。

这次的比试是:孙禄堂如先前与板垣比试时一样平躺,不过,这次,按住他的人是五个武士,裁判是另一武士。比试方式依旧是:规定时间内,孙禄堂能起,就赢,不能起,就算输。

这次的比试比上次更加不公平,可孙禄堂依旧欣然应战。做裁判的武士刚刚喊道“三”,孙禄堂田稍一提气,鼓动全身气血,四肢梢节一游动,使出了八卦拳中的“蜈蚣蹦”,从地上旋风般一跃而起,把那五人摔得连滚带爬,狼狈不堪。

这次比试后,六名武士大惊,他们对孙禄堂的中国功夫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几天后,六名武士带了十万元,并对孙禄堂道:“我日本天皇请您去日本担任讲道馆武士道教授,月薪一万元。”

孙禄堂拒绝聘用的理由依旧是:“我毕生将固执地只教授中国人功夫”。后世曾以此抨击孙禄堂“没有国际主义精神”、“未能让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然而,若发此言论者能回到孙禄堂那个年代,看到贫弱的中国人如何被洋人欺负,想来,他们定不会有此论调。

孙禄堂很固执,除了固守“只教中国人”的理念外,他还坚持讲求“三严三同”,每一次拜师会上,他都会严肃地和弟子们强调:

“凡我之弟子都要做到‘三严三同’。三严是严格锻炼,严格要求,严守武德;三同是,同门之内、同门之外、同道之间,均要一视同仁。”

孙禄堂坚持认为:中国人必须习武,但习武的目的不是打斗,不是恃武凌人,而是强身健体,强国人自信,匡扶正义。

每次拜师会,他都会大吼着对弟子们说:

“习武是强身健体,不可恃武凌人。倘若遇有歹徒或横行霸道之人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拔刀相助,这个你们做得到吗?”

回答他的定是洪亮的:“做得到!”

晚年的孙禄堂回到了老家完县,并坚持授拳,此时,他的弟子已“桃李满天下”,然而,让他痛心的是:此时的中国依旧积贫积弱,他的拳学,并未有真正的继承者。

为了找到真正的衣钵继承者,孙禄堂曾登报广招弟子,然而,那个天赋慧达,且痴迷武学者,他竟倾其一生也未曾找到。

除了三子外,唯一一个被孙禄堂认为可传承他衣钵的海桂元(张作霖贴身秘书),也在随张作霖出关时,被日本人炸死了。

孙禄堂回老家不久后的年10月,国民*府迫于日本的压力,同意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并禁止一切抗日活动。孙禄堂对国民*府完全失望,深感“有心讨贼而无力回天”。

两个月后的12月16日,在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孙禄堂在家人的陪伴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让人惊诧的是,此前,医生为他做检查时,曾说:他的身体完全和年轻人一样。

也因为孙禄堂死时有些蹊跷,后世竟编造出了“孙禄堂晚年被点死穴”的传言,传言称:孙禄堂早年与人比试时误杀一人,此人之子多年后为寻仇,伺机点了他的死穴,继而导致他两年后无疾而终。

因为这个传言太符合“武学大师的死法”,所以,该传言虽疑云重重,也遭到了孙禄堂后人反对,却依旧有不少人采信。

说到底,孙禄堂看似蹊跷的死因,实是必然,它更像是一种选择:既已无能为力,那不如归去吧。他的无能为力,是之于国家,之于毕生武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禄堂磕出绝世武功,两次重挫日本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