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海淀·故事第篇文章
壮丽70年
红色文化系列之二十
滴滴答答奏响青春之歌14:05来自海淀故事有这样一只神奇的队伍,
他们被称为*队的神经;
他们将信息织成天网,
用银线连接起雄狮百万。
他们就是人民的通信兵,
毛主席曾为通信兵题词
“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令行千里外,唯我通信兵”,89岁的老兵刘群曾是一名通信兵,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采访刘群前,他刚刚收到组织送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抚摸着这枚纪念章,记忆中那些曾经英勇战斗的日子涌上心头……
00:39保家卫国意志坚
刘群于年8月出生于天津,年初,在天津无线电学校学习的他被分配到部队实习。恰逢平津战役解放天津,刘群便留在部队,并被送到冀察热辽*区电校继续学习。
年5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第四野战*成立第十五兵团,刘群被分配到该兵团,先到电台见习,后正式成为一名报务员。
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任务是解放中南地区,刘群跟随所在部队不断向南,参加了解放江西、广东等战役后,刘群所在电台又随十五兵团前指投入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他们乘坐小巡逻艇渡过琼州海峡,在年五一节前顺利解放了整个海南岛。
刘群加入中国人民 留影
年中,刘群所在的部队刚取得解放海南岛的胜利,驻守在广州,还没来得及休整,便奉命换用第十三兵团的番号从广州北上,并率其所属部队作为边防*驻守在鸭绿江沿线,后改为中国人民 。
年10月,中国人民 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刘群就是首批 的中国战士之一。刘群没想到,此去一别,驻扎朝鲜就是7年的时间。在过江前的备战期间,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教育,大家也不能和家里人联系。
回忆起乘车过江的场景,刘群仍觉得惊心动魄。刘群所在的第一批部队是从长甸河口乘大卡车过江的,车上的联络员是朝鲜族的干部,只有联络员可以与当地老乡交流,其他不会朝鲜语的士兵一律禁止说话。汽车前行的同时,敌*的飞机也在不断空袭,有同事当场中弹牺牲,战争的紧迫感一下子扑面而来。
经过艰难的行进,部队到达 总部机关驻地大榆洞后,又遭遇了多架敌*飞机的轰炸扫射,用来掩蔽汽车的秸秆被点燃,熊熊大火顿时燃烧起来。
刘群意识到有一台发射功率较大的发报机还没有卸下来,不顾卡车上还装着随时可能爆炸的大油桶,不顾呼啸而过的枪弹和熊熊烈火,毅然决然地冲向了车厢,先把发报机抢救了下来,随后又把其他抄报用品也一同扯了下来,保住了重要的通信工具,也正因为这一英勇举动,他被授予三等功。
枪林弹雨历千险
战争是残酷的,虽然通信兵是保障部队,同样置身于危险之中,枪弹炸药每天在耳边呼啸而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躲不开敌*飞机枪炮的攻击。
对于通信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障信息传达通畅,因此电台是他们最珍贵的武器和伙伴。当时他们用的电台一般多为15瓦的发报机,并有配套的收报机,以及为发电机供电的手摇马达。
工作时,报务员在收发报机前工作,摇机员在摇机发电,还有通讯员往来于电台和机要部门之间,进行电报传递。这就是当时一部电台的编成和单台工作的方式。刘群和所有报务员一样,在战斗岗位上遵循着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的原则和严格的要求,日夜不停歇地与战友们轮流守候在收报机旁,绝对不能漏掉联络对方的呼叫。
和战友在营房前
他们在收发电报和信息的同时,还要随时与敌人对我台施加的无线电干扰做斗争,这就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耐力去应对。刘群担任多年报务员期间,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和差错,做到了尽职尽责。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通信兵随 指挥机关先后几次转移驻地。战场上并无前方后方之分,无论走到哪里,通信兵们在通宵达旦工作的同时,也要随时躲避敌*的空袭轰炸和经受细菌弹的伤害。
驻扎在甘凤里的时候,刘群被美*飞机空投下的细菌弹感染,染上了斑疹伤寒,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起初刘群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患病,只是发烧持续不退。当时由于战争形势严峻,任务紧张,发烧在战士们眼里根本算不得生病,刘群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到突然晕厥过去。
再次醒过来时,刘群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坑道里,旁边有人在来回走动着。这一问才知道,自己是被医院里,已经持续高烧昏迷了整整10天,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医院,但是也没有有效的药品,刘群不能正常进食,就靠着面片汤,慢慢恢复着。
随着战争的深入,医院要全部转移,刘群便回到了甘凤里,随最后撤离的器材科一起乘车转移。
转移部队乘坐的卡车经过交通枢纽平康时,遭遇了敌机密集的火力攻击。平康是敌人的封锁区,虽然是在夜晚,照明弹升起后亮如白昼。
空中盘旋着的飞机不断轰炸着过往的车辆,车辆冲过这片区域时,都加足了马力冲过枪林弹雨。由于车速过快加上道路颠簸,身体尚未痊愈的刘群和另一位战友被从车上甩了下来,滚落到坡下。两个人又奋力爬了上去,回到公路旁,恰好这时驶过来最后一辆转移车,有战友认出了刘群,稍稍减速后把他们两个拉上了车,他们这才成功脱险,半夜到达新的驻地——空寺洞。
和平生活得之难
通信兵的使命是保障通信指挥顺畅,不论部队转移到哪里,刘群和战友们都驻守在防空洞里,坚守在收发报机旁。年夏天,刘群所在的电台驻扎在空寺洞的山上,山洞浅,只能安放电台,人没处住,他们便自己动手搭小草棚。
敌机经常临空侦查、扫射、轰炸,其他台有的战友负伤,得了破伤风而牺牲,有的腿被炸重伤,被迫离开了战场。这一年,朝鲜发大水,公路被冲毁,物资供给十分困难。由于营养不良,吃不上蔬菜,有些同志得了夜盲眼。战友们在工作之余,到附近的山坡上挖带着蒜苗的野蒜来吃,总算是摄入了一些维生素,希望能缓解夜盲的症状。
年8月, 总部移驻桧仓,桧仓是一座山城,坐落在一片山洼里, 总部的作战指挥单位就在一个废弃的金矿里,刘群和其他通信兵也驻扎在此其中一个矿洞里,为持久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这里,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了一些改善,电台也由原来的十几部单台改组成集中台的方式,发报机也配备了W的大功率机器,多部电台可以一起工作,收发信分开,通信效率大幅提升。
刘群所在的矿洞是工作、居住都在一起的,前面是机房,最里面是女同志住,往外隔一段较远的距离男同志住,搭的是大通铺。矿洞里阴暗潮湿,墙壁淌着水,地下流着水。在停战前大家都要一直待在洞内,只有在吃饭时才能出来到洞口对面的伙房,许多战友因此得了关节炎。
年,朝鲜战争停战,部分 仍留在朝鲜,为朝鲜战后恢复建设提供大量帮助,执行着很多后续和结尾的工作。刘群在年圆满完成报务员的工作,被选派到 参谋学校学习。年毕业后回到志司通信处做参谋工作。
虽然离开了电台,但他做的还是与电台相关的全*无线电组织和管理工作,直到年年底轮换回到总参通信部通信处当参谋。到通信处报道的第一天,处领导交代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先去“编委会”暨“抗美援朝战争通信工作经验编写委员会”帮助工作,到1年任务完成回到处里。从入朝到参加战后的总结,刘群从头到尾经历了9年的时间。
后来,刘群还担任过通信兵学院*通教员,通信**干挍四队副队长,通信学院学员队副队长、队长、*工干部训练队队长等职,直到年光荣离休,回到北京,居住在二里庄*休所。
刘群的爱人今年也80多岁了,她在读书时先后在华东**大学和华东通信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委的通信总台,年1月份被派往朝鲜工作,在桧仓与刘群相识、相知,两人于年结为夫妻。
刘群和爱人的结婚照
回忆两人一起在朝鲜的那段日子,刘群说,爱人年轻时特别活泼,没有工作时就和大家一起打篮球、打排球,挥汗如雨后就坐在洞口吹风。也因为如此,老伴儿如今腰腿的疾患也更为严重,说到这里,刘群轻微责备的语气里仍透露出当年那份少年的心动。
钻石婚纪念合影
摩尔斯电码是他们最熟悉的工作语言,直到现在,他们还能迅速念出常用的缩语电码代表的含义。
采访快结束时,刘群播放了一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