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桥头挤了几个人好像在钓鱼,凑上去一看,嚯,好家伙,桶里4条3、4斤的大鲤鱼。怎么钓的呢?鱼竿上就只有好几个特别大的鱼钩,这种钩子别说是鱼,哪怕是人被钩住了也别想跑。神奇的地方是还不需要鱼饵的,鱼钩上面有个摄像头,用监视器盯着就行,等到鱼游过来就一拉钩住它。
这一幕一下子把我拉到了小时候钓鱼的画面。
我们以前钓鱼可没有这么高科技,鱼竿基本都是自己做的,条件摆在那呢,都是穷得叮当响,口袋里绝对摸不出一张一元大钞的。要想钓鱼,都得自己做鱼竿,以致于印象特别深刻,小时候做过很多很多鱼竿。
大概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大一点的小朋友钓鱼了,所以最早的鱼竿就是这时候瞎做的。小时候田鸡、小龙虾钓过的吧?拿根小竹竿,系上一段棉线,另一端绑个随便啥晃来晃去,青蛙、田鸡、小龙虾看到了就会来吃。做鱼竿呢比这个稍微复杂点,同样拿根竹杆系上棉线后,再找只坏的蓝色的泡沫拖鞋剪一点下来当浮水,鱼钩是铅丝弯一下。
鱼竿的样子有了,可惜仅仅是样子而已。这样的鱼竿即便真有鱼吃钩那也是钓不上来的,鱼钩比鱼头还大,而且浮水太大根本沉不下去,直到鱼吃完蚯蚓这浮水都不动一下。权当喂鱼,学个样图个乐,开心就好。
差不多就在那段做鱼竿的时间里还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印象颇深,影响更深,直到现在碰到还慌得不行。夏日的某个中午,做鱼竿的时候嫌竹竿长了点,准备剁掉一小段。小屁孩的用刀水平那是可想而知的,一刀下去,竹杆没事,右手食指被剁下了一小块肉。瞬间没了知觉,慢慢把头转过去跟正在扫地的父亲说:“爸,我剁到手了。”
父亲扔了扫把过来,抱怨归抱怨,赶紧带去医疗站包扎。恰逢中午时间赤脚医生都回家吃饭了,咋办呢?旁边一间正好有两个小伙子,他们把手伸进窗户后开的门。赶紧找酒精棉签消*吧,酒精好找,柜子上就是,棉签找不到呢,那就算了,直接往手上倒吧,再倒点红药水、紫药水,处理完后随便缠点纱布包一下就算完事了,也不去打破伤风针。
真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直到现在用刀还是非常小心,能不剁绝不剁,非剁不可时情愿东西被剁飞也绝不敢把手放在东西上了。
后来大一点慢慢懂得要做怎样的鱼竿才有可能钓到鱼。鱼竿得细一点,这样能有一点韧性,不至于有鱼上钩后一拉就断。鱼线还是棉线,浮水虽然还是旧的泡沫拖鞋上剪下来的,但是明显小了很多。鱼钩还是自己弯的,但原材料已经变成了缝衣服的小引线,放煤炉上烧红以后用老虎钳弯成鱼钩样。这样的鱼竿虽然还是钓不到鱼,比起最早的鱼竿已经大有长进,至少它像一根鱼竿,也能沉底了。就这样的鱼竿又是乐此不彼地做了一竿又一竿,把自己家里、舅舅家的门后都放满了。
经过不断地折腾、学习、改进、长大,到三年级的时候终于会做能钓上鱼的鱼竿了。除了钓翘嘴的时候不需沉底,平时钓鱼我们只确保要沉底,不能沉底的鱼竿说明你的水平差,做失败了,所以:
鱼竿是找种竹子的人家去要的,又直又细又长的才行,考究点的还得放火上烤烤直。
鱼线通常有三种,粗线,细线,七彩细线。粗线比较硬,被弯过以后就很难恢复但不容易断,穿浮水方便;细线比较软,但穿浮水不方便,很容易就松掉连成一片;七彩线和细线一样,就线身颜色的区别。问大一点的小伙伴要也好,换也好,买也好,总之一开始都是从他们那弄来的,后来才自己买。
买的浮水颗粒太大,用下来普遍都觉得不好,那就得自己想办法了。鹅毛是不错的选择,颜色够白醒目,孔大穿线方便,浮力大,一般4、5颗就行,再多就沉不了底。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