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病因;
中枢神经活动有两种类型:兴奋和抑制。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对立统一,保持动物界内外环境的平衡,如果其中一方出现功能障碍,就会导致另一方功能的不正常,动物也会出现不正常的动作和行为。
神经兴奋过度多提示脑、脑膜充血、炎症刺激或体内、外*素刺激,导致神经兴奋阈值降低。对于患病牲畜来说,轻微的刺激或者通常不会引起强烈的反应的刺激都会导致高度兴奋。有的病畜在听到咳嗽、喷嚏或大声呼唤时会出现强烈反射,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炎,脑炎,脑膜炎,脑瘤,破伤风,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
母畜缺乏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是铜、锰、硒、维生素E、硫胺素、维生素A和胆碱等,会使神经兴奋性增强。若缺铜,可引起犊牛、羔羊神经脱髓鞘现象,脑组织萎缩,出现运动障碍,步态不稳。缺乏维他命E会导致鸡小脑软化,出现颈部扭曲,蹒跚跌倒。
二价钙和镁离子对中枢神经兴奋性有抑制作用,使其在兴奋和抑制之间保持平衡,但如果钙离子缺乏,则会导致低钙性性狗狗在泌乳峰期出现泌乳症。低镁性血症通常是反刍动物临床型痉挛和抽搐的重要原因。二价镁离子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若这种抑制作用减弱,中枢就会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发生痉挛、抽搐和痉挛。
一些物理因素导致动物脑部充血,当脑部血液供应受阻时,动物也会出现过度的神经兴奋,如日射、热射、运输热,发热病如流感、脑膜炎等。颈肿瘤、肿块、颈椎增生等对颈部血管造成压迫,导致脑血供减少,也可影响动物神经兴奋。
二、症状。
动物性过度兴奋即中枢神经机能亢进,轻则惊恐,重则易怒甚至暴躁。临床表现为烦躁、害怕,对轻微的刺激如噪音、探照灯和针刺等,都能引起强烈的反应。轻的挣脱缰绳,抬起头来蹬腿,重的则拼命向前冲,拼命往后退,不听看守人或驾驭人的指挥,甚至袭击人或动物,以常速或速步蹒跚向前,甚至跌入沟塘或坡谷,不知所终。患畜头后仰,颈肌痉挛,不断向后退,甚至倒卧。有时候病兽会发疯,抽搐,跌倒,骚动。兴奋性发作时,动物往往伴随着心率加快,节奏不齐,呼吸粗厉,急促等变化。当狗中心兴奋的时候,可以离开家,不停地狂叫,对他人有攻击,伤害行为。在中枢神经受到高度抑制时,皮层下中枢高度兴奋,则可发生痉挛,抽搐,横纹肌不随意运动,可为阵发性痉挛或强直性痉挛。
当动物中枢神经高度兴奋时,表现为暴进暴退。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动物狂奔甚至跌倒;向后猛退,挣断缰绳,像狗一样坐在地上的后肢被称为猛退。动静失衡,动物站不稳,依墙而立,四肢乱动,常易跌倒,这叫做静态失衡;当动物运步时,步幅、力度、方向异常,表现为后躯蹒跚,步态笨拙,运步时一肢举高,过度向侧方伸直,着地用力,叫做运动性失衡。抽搐是动物横纹肌不随意的动作。发作性痉挛,即单个肌肉或单个肌群发生短暂而迅速的反复收缩,收缩间伴有肌肉弛缓;强直性痉挛,是指长时间持续的动物肌肉收缩,如同凝固一样。颤动是指彼此之间的肌肉迅速、有节奏地收缩,交替而不太强烈,引起颤动的现象,常见于醉马草中*、酮病、有机氯中*等。当扩展到全身肌肉的阵发性痉挛收缩时,称为痉挛或痉挛。肌力强而快,如低镁血症,动物盲目运动,无目的地游荡,对天鸣,不注意周围事物,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常见于牛酮症。圆形运动,动物以一只为中心,其余三只在原地旋转,或者总是朝一个方向旋转。该疾病多为一侧兴奋传导阻断,对侧运动反应为主,多见于脑包虫病、脑脓肿、脑肿瘤等。滚动运动,可以是侧滚,也可以是前后滚翻,多因动物脊椎一侧肌腱痉挛,颈弯曲,扭转,直至坐地打转。
三是治疗。
第一,要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疾病可能发生的病理改变,千万不要先用镇静,安神,解痉剂。对此,应以正确诊断为基础,根据动物的临床表现,大致判断是否为皮层及脑膜发炎,或皮层下中枢兴奋增强,或因颅内压增高。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是脑部消炎,应该选择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等抗菌药。在动物神经系统高度兴奋、躁动的情况下,适当使用中枢神经抑制剂,如水合氯醛静脉注射,注射苯巴比妥钠、硫酸镁等抗惊厥药。如果动物体温过高,还可以适当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安乃近、安替比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