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珠三角多雨潮湿,天气闷湿燥热。日前,南方+医院发现,近期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以甲型流感、百日咳、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为主,近一周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患儿数量明显增多。
多名专家表示,目前门诊量与往年相比基本持平,多数患儿的症状较轻,公众无需过分担忧。面对夏季呼吸道疾病共同流行的局面,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外,尽快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甲型流感多发,且多数患儿出现并发症
5月15日11时45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候诊区仍有大量患儿在候诊。徐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壮壮(化名)等候在诊室前,俩人不时看向叫号屏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候诊区。
一周前,壮壮突然高烧、咳嗽,某平台的居家快检服务显示他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徐女士立刻让壮壮吃了奥司他韦,虽然当晚就退烧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剧烈咳嗽。
自3月起,壮壮就接连患上了百日咳、甲流和结膜炎,“我怀疑是天气不好,加之儿子的自身抵抗力弱,这才一个病接着一个病。”徐女士无奈地说。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主任医师印根权表示,近两周接诊的患者中,发热的患儿明显增加,以感染流感病毒为主,大部分是上学的孩子,“不少家庭从大人到孩子都轮流得了一遍流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护士为患儿测量体温。
医院儿科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该科主任郝虎表示,近期的患者以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为主,手足口病患儿数量也有快速增多趋势。
郝虎发现,部分流感患儿的症状较重,治疗时间偏久。同时,出现流感并发症的患儿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多,少数患儿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郝虎为就诊的患儿做检查。
为何夏季还会出现流感高峰?印根权介绍,每年12月至次年7月本就是广东的流感高发期。
“流感有‘破窗效应’。”郝虎解释,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呼吸道黏膜会损伤,身体抵抗力会明显降低,原本定植在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成为致病菌,便会出现流感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
郝虎分析还与流感毒株进化速度快有关。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例,他解释道,一个甲型流感病毒可能会感染成千上万人,感染人群基数变大后,容易导致流感毒株变异,“但我估计随着人们不断接触病原体,自身抵抗力会得到锻炼,可能明年的情况会好很多。”
郝虎建议,孩子一旦出现发烧,最好第一时间做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若确诊为流感,要在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5岁以下患儿可服用奥司他韦颗粒,5岁以上患儿可服用玛巴洛沙韦或者奥司他韦颗粒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可以将机体的损伤降到最低。
患儿在医院儿科病房做雾化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增多趋势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为例,3月的手足口病发病数为例。面对数据成倍的增长,广州情况如何?
“最近一周,门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有所增多,但大多数人是轻症,以出皮疹为主。”印根权介绍,每年4月至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可通过飞沫、接触及食物污染等途径传播,5岁以下儿童高发,通常会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临近中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呼吸科仍有患者在候诊。
“患儿要警惕疱疹性咽峡炎可发展成手足口病。”医院小儿门急诊负责人吴渚表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随着气温的升高,该科室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数量在上升。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吴渚介绍,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会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病患者不仅口腔会出现溃疡、疱疹,连同手、足和臀也会长疱疹。
吴渚表示,疱疹性咽峡炎很少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少数手足口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尤其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死亡率较高。
南方医院儿科急诊候诊区。
“目前尚无针对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进行退热、做好口腔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等。”他说。
印根权表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会通过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除了日常加强防护,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郝虎提醒,疫苗接种后可提供有效的保护效力,但疫苗主要针对的是常见的病毒株,对变异的病毒株的预防作用会有所减弱,孩子仍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对于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的患儿,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手心、脚底、咽喉不一定会出现大片疱疹,可能只是表现为腹痛、呕吐,皮肤有散发红色皮疹,容易被漏诊和误诊,因此做好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不建议患者根据居家监测服务结果自行买药
5月15日9时,在医院儿科急诊取药报到机前,阿臻(化名)焦急地扫描着药单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