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破伤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抽搐的中医针灸治疗
TUhjnbcbe - 2025/2/19 20:17:00

抽搐

抽搐是以四肢不自主地抽动,或伴有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口噤不开为主症的病证。历代文献记载有"搐搦""拘挛""刚痉""柔痉""痉厥""惊厥"等名称。

抽搐的发生常与感受六淫疫毒、暴怒、头部外伤、药物中毒、失血伤津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脑,而累及于肝。基本病机是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致筋脉失养。

西医学中,抽搐多见于小儿高热惊厥、颅内感染、高血压脑病、妊娠痫证、癫痫、癔症、颅脑外伤、破伤风、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疾病中。

主症四肢抽动,或伴有口噤不开、项背强直、角弓反张,甚者伴有意识丧失。热极生风:兼有发热,头痛,大汗出,渴欲冷饮。舌红绛,苔黄或少苔,脉洪数。虚风内动:低热、虚烦不宁,肢颤或手足蠕动。舌绛,少苔,脉细数。

1.基本治疗

治法醒脑开窍,息风止痉。取督脉、手足厥阴经穴为主。主穴水沟内关阳陵泉合谷太冲

配穴热极生风配大椎、曲池;虚风内动配血海、足三里。神昏不醒配十宣、涌泉。方义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故刺之可醒脑开窍,息风止痉;内关、合谷位于上肢,阳陵泉、太冲位于下肢,且阳陵泉为筋会,合谷、太冲为"四关"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诸穴共用,可息风止痉,宁心安神。

操作水沟向上斜刺0.5寸,用雀啄法捣刺;合谷透刺劳宫,太冲透刺涌泉,内关、阳陵泉直刺,用泻法,可用电针。

2.其他治疗

(1)耳针取皮质下、脑干、肝、心、肾,毫针刺法或埋针法。

(2)穴位注射取合谷、太冲、阳陵泉、曲池。每次选用2~3穴、热极生风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虚风内动选用生脉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可用于抽搐急性发作期或巩固治疗。

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抽搐的中医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