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大流行继续肆虐全球,迄今疫情造成近万人感染,近万人死亡。
由于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人仍然是这种病毒的易感者,在没有疫苗可用的情况下很难结束大流行。比如,欧洲很多国家,在疫情稍微得到缓解后就纷纷开始放松甚至解除了封锁。
这进一步强化了疫苗是结束大流行唯一希望的观点。
从目前的趋势看,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多种疫苗将会集中上市,大流行在年得到控制的机会非常大。
或者有人会问,既然疫苗这么有效,每年有那么多人感冒,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一直没有普通感冒疫苗可用?
普通感冒并非是一种疾病
事实上,自年代以来,科学家从来没有停止普通感冒疫苗的开发,却一直没有成功。
这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普通感冒并不是一种特异性疾病,而是由超过个病毒毒株导致的以鼻炎和咽炎为主要表现的系列上呼吸道感染的集合。
其中,最常见的的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鼻病毒导致约半数感冒,至少包含多个病毒毒株。
我们知道,疫苗是针对特定病原体高度特异性的预防药物;即使有些所谓多价疫苗,最多也就是针对几种病原体。
比如,所谓“百白破三联疫苗”也不过针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三种细菌,3或4价流感疫苗也不过针对3或4个流感病毒毒株。
一种普通感冒疫苗如果能称得上成功,至少应该可以预防大部分感冒病毒,意味着一种疫苗可以同时预防接近种病毒,这是对生物技术的巨大挑战。
普通感冒被认为是“无害”的疾病
没有开发出感冒疫苗的另一个原因是,医学和商业价值都相对有限。
普通感冒极为常见。一般认为,全球范围内每一个成年人每年至少感冒2次(由于有些感冒症状极其轻微而被忽略,因此,实际的感冒比估计的更高),儿童最多可能感冒10次以上。
然而,普通感冒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管是否接受治疗通常会在1到2周内自行痊愈。
更为重要的是,全世界每年发生这么多的普通感冒,却极少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几乎不会造成死亡。
因此,普通感冒被认为是一种“无害”的疾病。
这样,即使开发出疫苗,绝大多数人也不会接种,因而普通感冒疫苗无论是医学价值或商业价值都很是有限;就开发成本来说,并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
也就是说,开发普通感冒疫苗的必要性不大,应该将更多钱和时间用于更急需的针对严重疾病的疫苗。
比如,到目前为止,仍没有针对艾滋病,埃博拉,丙肝,以及某些疫苗可预防癌症的有效疫苗。
普通感冒疫苗或在不远的地平线上
尽管如此,科学家从来没有停止过针对普通感冒疫苗和有效治疗的研究。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发一种可以涵盖大多数感冒病毒的单一疫苗并非不可能。
比如,23价肺炎疫苗就针对23种不同的细菌菌株,科学家正在尝试使用类似技术将仅种感冒病毒株转化为一种普通感冒疫苗。
在不久的将来,接种一针就可以预防绝大多数普通感冒或者会成为现实。
#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