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了妈,就仿佛走上了全能武功修炼之路。
带娃打疫苗,无论对新手妈妈还是资深妈妈,对全职妈妈还是上班妈妈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考验。
我,一名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生,一毕业就在疾控中心工作。
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当妈前,疫苗接种是:
一张张的报表,
一串串的接种人数,
一个个疫苗的接种率,
一份份疾病监测报告,
一次次培训和督导。
当妈后,疫苗接种是:
一次次预约,
一行行等待的队伍,
一页页的知情同意书,
一笔笔接种记录和下一次接种日期,
一张张票据及娃一场场的挣扎情形......
尽管熟知疫苗接种程序,但作为新手妈妈,医师也会秒变焦虑的妈妈。
心里也藏着千万个“为什么”:
娃出生后一共要打多少疫苗?
这些疫苗怎么安排的?
都预防了哪些疾病?
自费和收费都有的苗怎么选?
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折腾?
......
01
问题一:为什么娃一出生就要
接种疫苗?
婴儿出生后,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对于大多数传染病没有免疫力,非常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接种疫苗是让孩子通过主动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获得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人类第一个疫苗是牛痘,帮助人类战胜了天花。
在没有疫苗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得的一次天花,死亡率很高,得过病能活下来的都是幸存者。
这就是为什么在清朝选皇帝接班人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最好得过天花。
疫苗对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病有着卓著的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肺炎、腹泻等传染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采用免疫接种的措施来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以来,年龄较大的儿童(5至9岁)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61%),原因之一是传染病下降。[1]
疫苗是长久的文明延续,使人类文明不中断且人口得以快速增长,期待寿命越来越长。
02
问题二:娃都打了些什么疫苗,
免受了哪些疾病的侵袭?
我国从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
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对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后来预防接种工作与国际接轨,称为“免疫规划”。
我国早期实施的免疫规划有5种疫苗,分别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等7种传染病。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预防15种传染病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费用由中央财政支付,这就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预防的15种传染病包括:乙型肝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炭疽(这三种疫苗在重点地区发生疫情时进行接种)。[2]
我国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全部免费。
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年版)》,免疫程序表见下图。
我仔细数了一下,在孩子6岁前,仅仅是免疫规划中的疫苗,需要接种24-30针次(部分疫苗选用灭活或减毒活疫苗接种的针次有差别),其中17-21针次集中在一岁半之前。[3]
如果加上非免疫规划内的水痘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流感疫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疫苗等,孩子上小学前大约需要接种40针(次)。
每月都有接种的计划,意味着孩子出生满月后就得频繁跑接种门诊打疫苗。
03
问题三:为什么有的疫苗免费,
有的疫苗收费?
目前我们的国家还不至于不差钱,不能免费为所有的儿童接种所有种类的疫苗。
就把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不收取任何费用。
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各地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增加疫苗,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也属于一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4]
广东省目前提供的二类疫苗包括:水痘疫苗、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流感疫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等,还包括进口的乙肝疫苗、五联疫苗等。
分别用于预防水痘、肺炎、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等。
重点来了:免费和收费怎么选?
免费=重要,收费=不重要?
首先,无论疫苗自费还是免费,都能预防疾病。
认为“免费疫苗预防的疾病重要,自费疫苗预防的疾病不重要”,是错误的。
该如何选呢?
情况A:有些疫苗只有免费的,直接接种。
情况B:当一种疫苗既有免费也有自费时,该如何选择?
一般情况选免费即可,有两个疫苗可以选自费:流脑疫苗和脊灰疫苗。[5]
情况C:有些疫苗只有自费的,建议接种。[5]
查阅了国内多地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发病监测数据显示,居前列的疾病包括了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6,7,8]
而预防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的疫苗都属于二类疫苗。
如果在孩子生病与接种费用之间进行选择,这个决定就不难做了。
04
问题四: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娃少扎针、少跑接种门诊?
有两个办法:
一是减少接种总针次数。
二是减少跑接种门诊的次数(一次接种多针)。
减少扎针次数,可以有什么选择?
选择联合疫苗。
年,五联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被批准在中国上市。
该疫苗将多个疫苗种类联合在一起,预防5种疾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流感嗜血杆菌(Hib)),需要接种4针。
如果不选择五联疫苗,需分别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4针)+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4针)+百白破疫苗(4针),共12针(次)。
联合疫苗安全吗?
调查数据显示五联苗接种反应低于常规疫苗,五联疫苗联合接种与上述三种疫苗单独接种具有相同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9,10]
接种五联疫苗的好处是:减少了宝宝的扎针次数。
也有缺点:
一是五联疫苗经常断货,
二是价格贵。
除了五联疫苗,每次跑门诊接种多个疫苗可行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版)》指出:
不同疫苗可以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的疫苗在不同的部位接种。
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不小于28天。[3]
也就是说:
孩子现在去预防接种门诊,一次可以注射多种疫苗,还可以同时接种口服疫苗。
其中左右上臂、左右大腿都可以作为接种部位。
笔者专门咨询了深圳某社康的接种小姐姐,目前深圳的萌娃,相隔7天就可以接种疫苗(减毒疫苗间隔28天),多种注射、口服的疫苗都可以同时接种。
这是一个好消息,娃们跑接种门诊的机会大大减少了。
还记得我二娃出生那会是年,在当时社康规定的接种间隔是14天,一般每次只注射一针,最多加一种口服疫苗,跑社康的次数是非常频繁的,遇上孩子不舒服,很容易就延误接种。
在科学上已经证明多种疫苗同时接种或使用多联疫苗的安全性,在发达国家早就采取多种疫苗同时接种的做法。
一次接种多种疫苗好处很多:
减少宝宝前往接种门诊的次数,
降低接种门诊工作量,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发生接种副反应机会,
保证了疫苗接种的及时性。
一举数得。
向上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