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在临床上指5周岁及以上儿童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儿童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根据《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5岁孩子的患病率高达15%,10岁孩子的患病率高达5%,甚至16-18岁的青少年中还有高达1.7%的患病率。
令人担心的是,在中国,儿童遗尿症的就诊率不到20%,即使是每天都尿床的严重情况下,也仅有40%的家长会带孩子就医。很多家长都认为尿床不是病,认为是孩子笨,或是孩子的“坏习惯”,长大就会好。在这种错误的观念下,近四成的家长曾因为尿床问题责骂过孩子。虽然尿床不会给孩子带来如同其他疾病般“看得到的身体痛苦”,但尿床带给孩子的是更隐秘和长期的心理负担,以及对睡眠质量和自尊心的严重影响。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儿童尿床的原因
●缺乏一种化学物质,叫做抗利尿激素。这种物质在睡眠时时分泌得更多,告诉肾脏少产生些尿液。所以,即便孩子的膀胱容量是正常的,缺少了这种物质,膀胱也不能储存这些多余的尿液。
●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储存不了他/她整晚的尿液。
●充盈的膀胱没有向大脑发送信息,把孩子叫醒起来上厕所,那膀胱就会自己排尿,这样就发生了尿床。
●此以外,有些不良甚或习惯也可能导致尿床。便秘:如果不是经常排便的话,粪便会积压,并压迫膀胱,这样膀胱就很难把尿“憋”住,留在膀胱里。饮料:有时候,如果孩子在睡前喝了太多的某种特定的饮料,也会引起尿床。
针对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一线治疗和其他治疗等。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是目前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的一线治疗方法,可有效治愈大部分的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大部分孩子可能需要接受一些药物来帮助控制尿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
遗尿症并不是儿童的过错,家长不应因此对其进行责罚。同时,积极的生活方式的指导是儿童遗尿症治疗的基础,某些遗尿症儿童仅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调整,遗尿症症状便可消失。对于小年龄、遗尿对生活影响小的儿童可首先进行基础治疗,且基础治疗贯穿遗尿症治疗的全过程。
更多儿科、皮肤疾病及皮肤美容等方面的知识
请扫描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