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樊登读书·弥生微乐
人生就是“无常”
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提的问题,他说:
觉得人生很痛苦,不想活了怎么办?
看到这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一本书,是希阿荣博堪布写的《次第花开》。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如何用佛学的智慧面对和化解人生中的痛苦。
当我们对一个心心念念的人爱而不得的时候,当我们失去了某个重要的升职机会的时候;
当我们需要与灾难周旋和抗争的时候,或者当我们需要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觉得痛苦。
为什么上天对我们如此残忍呢?为何偏偏是我呢?
有的人甚至承受不住痛苦,选择自杀这样的方法来求解脱。
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中写到:
根据佛陀的开示,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执。要真正止息痛苦,只能从破除我执入手。可究竟该如何破除“我执”呢?
更新认知:人生本就是充满“苦”的
虽然我们都知道“人生无常”这四个字,可说起来容易,真正理解倒不一定。
在面临疾病或者其它什么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事情时,我们才开始抱怨,或者伤心,或者烦恼。
这才意识到,啊,人生真是无常啊。
可是我们也好像特别“健忘”,比如刚牙疼好了,就开始吃甜食,忘记疼的时候怎样疼的了。
我们往往把正常上班、下班,赚钱养家糊口,抚养孩子等等都当做“恒常”的事情。
如果某一天家里发生了令人痛苦的事情,我们用“变故”来形容,因为这个悲剧的事情发生完全不在我们预料之内。
当发生灾难的时候,比如年的新冠疫情,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特别难接受,觉得今年可真是反常。
佛学智慧却希望我们能够首先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
痛苦和无常就跟我们平日吃饭睡觉上下班那些事情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迟早要面临死亡;缘分在的时候聚,缘分没了就散了;
就算是自以为快乐的事情,比如长期熬夜,迟早也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无论贫富贵贱,都要经历生老病死。
除此以外,人们还在不同条件和情况下各自感受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欲临的痛苦。
所以佛陀希望我们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只有承认了痛苦的普遍性,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地接受现实,不至于在某个打击降临的时候,或悲观对待,或自暴自弃,或抱怨不止,或悲天悯人。
承认了痛苦的存在,我们就有了接受痛苦的心理准备。
正如希阿荣博堪布所言:
如果我们认为生活中有痛苦是正常的,人生本来如此,我们就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无谓地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中。认识“无我”
当我们谈及“我”的时候,会觉得这个“我”是固定的,恒常不变的,稳定的。
可佛学中提出了另一种看法,“我”也同样是一直变化的,拿我们现在的照片跟小时候的照片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而且如果说肉体是我,那如果减了肥,岂不是我就不完整了?
如果人家输了血给我,岂不是我也不是我了?
自然不是,我之所以还是我,是因为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固然早非一事,却又相续不断。
何故?因果不虚也。
生命的迁就就是一系列前后传递的因果关系。
在前的肉体和精神行为持续影响在后的行为,死亡只不过是一种比较深刻的变化而已。
所以我们根本不必执着于“我”这个概念,因为当我们执着于我的时候,有些痛苦就无法熄灭。
比如你割破了手指,如果你太执着于“我”,你就会觉得这手指可真痛,你甚至因此而忘记包扎伤口。
有的人甚至想象力特别丰富,唉吆,要是伤口感染了怎么办,得了破伤风可是会要命的!
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我的家人怎么办,还有欠我钱的没还呢!
可当你突破我,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你就会发觉,哦,那不过是肉体的一部分在痛,只是有些功能出了问题,疼痛不过是暂时的,会过去的。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有的人失恋了,会特别痛苦,执着于“我”的失去。
可如果能够突破这个我,认识到缘聚缘散,认识到“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就能更好地度过这个痛苦。
再比如钻石和石墨,都是纯粹由碳原子构成,只不过由于碳原子的排列结构不同,硬度、结晶色彩产生差别。
可由于人们的妄执,两者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价值。
太我执,则容易把自己的攀缘心、占有欲、胜负欲、错觉、分别念等等投射到物体或者他人身上,枉受痛苦。
*遭受那场车祸之后,一度痛苦不已。他开始读《李叔同说佛》,读《慧灯之光》......
他从佛学智慧中悟到“车祸撞碎的不是我的脸,而是我的面具。”
这恰恰就是做到了“无我”。
找回心灵的平静之后,回归后的他,交出一个个更好的作品。
无我,故不再妄执。
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
很多人说自己不快乐,有时候却仅仅是自己以为的不快乐。
那些喜欢做冥想、到大自然中净心或者通过散步等行为多体察自己情绪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会发现,情绪就如同天空中的浮云,多变而易散。
快乐也是如此,如果你不留心,它可能就自动飘过去了。
回想一下童年时候的我们,是不是看到流水哗哗的也能觉得特幸福,看到玻璃珠子在地上滚来滚去也很快乐。
成人之后我们觉得快乐少了,是因为我们只有在完成某个比较大的任务或者实现某个目标之后才感觉快乐。
平日里的快乐,我们往往忽视了。
希阿荣博堪布提醒我们:
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不要忘了,再普通的人生活里也是充满快乐的。
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下班路上吃一碗烤冷面都很幸福。
上了一天的班疲惫不已,回家的地铁中竟然还有个座位,也值得让人快乐。
散步的时候发现天边景色甚美,难道不是让人快乐的事情么。
当你愤怒的时候,如果一个劲地发火,会发现如同火上浇油一般,越发火越生气。
可如果你能够看着它而不理会它,它可能觉得没趣,自己就熄灭下去了。
只是现代社会里的人往往太焦躁,太忙碌。
有时候我们刷着微博头条,看着知乎,甚至有那种对远在地球之外的某个陌生人都特别了解似的。
可我们却没停下脚步来多了解一下自己,体察体察自己的情绪。
《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即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
所以,无论多忙,我们都要注意随时体察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而是转过来正视它们,看着它们从何而来,又如何消失而去。
说到底,把快乐寄托在向外求驰求上,就像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就越不满足。
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好。
这样,快乐也来的容易。
写在最后
佛学中讲求因果善念。
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
最近热播的《有翡》中,周翡闯霍家宝地牢的时候,遇到了潜伏在地牢中穷凶极恶的沈天煞。
善良的她把自己顺来的饼给他,生怕老人家在牢里饿着。
正是因为这两个饼子,沈天煞嘱咐自己的人行动的时候留她一命。
这个世界看上去千头万绪,混乱无章,但却充满不可思议的巧合和令人费解的冲动。
其实不过都是因为每个人被业力牵引,各自造作因缘,各自感受苦乐的果报。
若你想多一些快乐,也不妨多种些善的因。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