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里的中医本草
?.?~?..?
蟾
CHANCHU
蜍
《步蟾宫》
蒋捷(南宋)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蟾蜍本是月中精
这首《步蟾宫》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作品,描写中秋时节月色如银的景色。《初学记》引《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古人因此称月亮为蟾,月宫为蟾宫。《步蟾宫》调名本意即咏漫步于月宫。
美丽的嫦娥化身蟾蜍,现在看来似乎不可理喻,但古人却视为平常,这可能和古人的蟾蜍崇拜有关。古人发现蟾蜍能捕食害虫、具有强大的繁育能力,于是产生了蟾蜍崇拜。春秋战国时期,蟾蜍崇拜又和阴阳五行思想结合在一起。古人认为日代表阳,月亮、蟾蜍、女性同属阴,具有相似的周期性变化,月亮中的阴影又仿佛一只蟾蜍,难怪古人会认为嫦娥化身蟾蜍,为月精。
蟾蜍为月精,自然和仙药联系到一起。古人用三足乌代表太阳,用蟾蜍代表月亮,汉代画像石中的蟾蜍,口衔仙草,捣制灵药,或居于月宫之中,或伴侍于西王母身旁,是仙药的执掌者和制作者。汉乐府《董逃行》:“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古代书籍中也多有关于蟾蜍药用价值的记载,《本草纲目》载:“蟾蜍千岁,头上有角,腹下丹书,名曰肉芝,能食山精。人得食之可仙。术家取用以起雾祈雨,辟兵解缚。”
蟾蜍入医寓意丰
《素问·八正神明论》曰:“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论述了针灸补泻与月之节律的关系,后代又出现了《*帝虾蟆经》《明堂虾蟆图》等医学著作,论述了针灸避忌与月之节律的关系。书以“虾蟆”命名,显然是以蟾蜍指代月亮,揭示了针灸治疗与月之圆缺节律的关系。
我国境内的蟾蜍主要有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它们均可入药:蟾蜍的全体(蟾蜍)、头部(蟾头)、舌(蟾舌)、肝脏(蟾蜍肝)、胆囊(蟾蜍胆)、除去内脏的干燥皮(蟾皮)、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加工成品(蟾酥),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本草经集注》载:“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蟾蜍)一两枚”“烧灰敷疮”。
蟾酥攻*消肿痛
“*云复壁椒涂苏,银床水喷金蟾蜍。宜男草生二月初,燕燕求友乌将雏。”(元代杨维桢《六宫戏婴图》)蟾酥又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蟆浆、蛤蟆酥、蛤蟆浆,是常用的攻*杀虫止痒类中药。蟾酥味辛,性温,有*,归心经,具有消肿止痛、解*辟秽、开窍醒神的功效,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风虫牙痛、牙龈肿烂、痧症腹痛、中暑神昏的治疗。
蟾酥有*,孕妇忌服,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内服宜谨慎,中*可导致呕吐腹泻、呼吸急促、心律不齐、惊厥,甚至麻痹而死亡。《本草经疏》载:“蟾酥,为拔疔散*之神药,有*,不宜多用,入发汗散*药中服者,尤不可多。”
蟾蜍入药有奇功
1、蟾蜍:味辛,性凉,有*,归心、肝、脾、肺经。
功效:解*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用于治疗痈疽、疔疮、发背、瘰疬、恶疮、癥瘕癖积、膨胀、水肿、小儿疳积、破伤风、慢性咳喘。
2、蟾皮:味苦,性凉,有*,归心、肺、脾、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利水消肿。用于治疗痈疽、肿*、瘰疬、湿疹、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3、蟾头:味辛、苦,性凉,有*,归脾、胃经。
功效:消疳散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圣惠方》中的蟾头丸由蟾头、皂荚、青黛等制成,可治疗小儿五疳。
4、蟾蜍胆:味苦,性寒,归肝经。
功效:镇咳祛痰、解*散结。用于治疗气管炎、小儿失音、早期淋巴结结核、鼻疔。
5、蟾蜍肝:味辛、苦、甘,性凉,归心、肝经。
功效:解*散结、拔疔消肿。用于治疗痈疽、疔*、疮肿、蛇咬伤、麻疹。
6、蟾舌:味辛、苦、甘,性凉,归心经。
功效:解*拔疔。用于治疗疔疮。
7、蟾酥:味甘、辛,性温,归心经。
功效:解*消肿,强心止痛。用于治疗疔疮、痈疽、发背、瘰疬、疳积。
“千岁蟾蜍犹得仙,百年枸杞足延命。也须点铁自成金,未信磨砖能作镜。”(宋代易祓《和*山谷琼芝诗韵》)
古人将蟾蜍称为“肉芝”,将枸杞称为“仙人杖”,认为它们都是令人身安命延的上药,同时也演绎出许多深厚的文化含义和美丽传说。但即便是蟾蜍和枸杞这样的良药,也需合理应用,方能取得点石成金的疗效。
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策划/殷佩浩
审校/殷佩浩
责任编辑/贾琳琳
往期回顾
我的甲状腺我做主
一白遮三丑,脖子粗毁所有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作为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预后和预测生物标志物
药食同源科普系列—养肝明目之枸杞叶
更有医学科普,营养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