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河岁月沉淀千载的民间故事
流淌着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文化血液
她们如此古朴而生动
并将,经久不息
国脉华医大师们重用虫类药
治疗中医急症、疑难杂症、慢性重症、综合病症
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
疗效卓著,堪称杰出大家
桑螵蛸,中药名,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
关于桑螵蛸的传说
桑螵蛸治疗小儿遗尿效果很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胖一瘦两个樵夫在山上打柴,休息时,胖樵夫指着一根柴棍上的螳螂卵鞘说:“我听老人们说,这东西咱们叫螳螂蛋,人家中药店叫桑螵蛸,还听说这东西能治小孩尿床。”瘦樵夫说:“我的孩子八岁了,常尿床。”胖樵夫说:“我的孩子十岁了,也常尿床。”瘦樵夫说:“那就给孩子吃些试试。”胖樵夫说:“你这人听风就是雨。怎么吃?吃多少?咱们这一带方圆百里一个大夫也没有,问都没处问。”瘦樵夫听了不言不语,回到家里,把几个卵鞘煮了煮,吃下去试了试,感觉没有问题。接着把卵鞘捣碎了悄悄煮到稀饭里给孩子喝。孩子喝了几次,居然不尿床了。瘦樵夫很高兴,跟胖樵夫讲了。胖樵夫也给孩子试了试,竟然也很见效。
初看起来,瘦樵夫是以身试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推想起来,人类最初用各种中草药治病,都要经历这么一段实践过程。治好了,留下经验;治坏了,留下教训。如今科学发达了,每发明一种新药,总是先在动物身上试验,成熟后才逐渐用于临床。
回过头来再说遗尿这种病。造成遗尿的原因较多,例如外阴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蛲虫病、脊柱裂、脑发育不全等等。但大部分孩子是气虚肾亏,造成睡眠中膀胱不能自主约束而遗尿。如果是这种原因,可用桑螵蛸来医治。具体方法是:4至12岁的孩子,用桑螵蛸30g,益智仁30g,煎汤服用,一日一剂。一剂药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连服三天,可见成效。再服两剂,巩固效果。12岁以上的孩子,用药量加大,一剂药中,桑螵蛸和益智仁各45g,照上面说的办法服用。不到四岁的孩子,尿床不算病,不用治。
桑螵蛸的由来:每到金秋季节,是螳螂“婚配”的良辰吉日,而对雄螳螂来说却是末日。在婚配之前,它们互相追逐嬉戏,相亲相爱;在交尾之时,它们两情相依,难分难舍。但成其好事之后,雌螳螂便翻脸无情,成为“杀夫”的刽子手。它扭过头来,用那大刀般的前肢,紧紧抱住雄螳螂的头颈,毫不留情地把它咬死吃掉。这是因为雌螳螂为了产下多而饱满的卵,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不得不让“丈夫”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而雌螳螂本身,也好景不长:它产完卵以后,也随之精疲力竭而一命呜呼。为了下一代而做出的自我牺牲,螳螂堪称典范。
螳螂产卵时,从尾部的产卵器中分泌出一些胶黏物质,粘在树上。然后产下一粒粒排列整齐的杏红色卵粒,上面再盖一层胶质,然后又产一层卵,再用胶质封好。这种胶质,一经风吹日晒,2~3天以后就变成非常坚硬而轻盈的卵鞘,是一味十分著名中药材,名为“桑螵蛸”、“螵蛸”或“双蛸”。
《五十二味虫药故事系列32》(摘要)
桑螵蛸文献
性状:性平,味甘、咸。归经:归肝、肾经。功能:固精缩尿、补肾助阳。主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等症。编后语:人类不能没有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我们虫药的老先生们带你一起感受民间文化遗产,聆听中国民间故事。今天讲的是《五十二虫药故事系列32》——桑螵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