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破伤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
TUhjnbcbe - 2021/3/26 16:58:00

今天是第三个医师节,感谢仍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及临床一线的各位医务工作者!并祝所有医者健康、平安、快乐、进步!祝大家医师节快乐!

导读:临床显示,六味地*丸,在张仲景八味肾气丸基础上化裁,虽只是少了附子、肉桂二味,药性迥异,虽是儿科圣药,却不适合肾阳虚中老年使用。欢迎文后留言互动!

《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中医儿科学专著,是北宋钱乙的弟子阎孝忠收集他的临证经验编成的,成书于宋宣和元年(公元年)。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专论小儿脉、因、证、治,收列儿科常见病证治80余条,中卷收载典型病案23则,下卷列载方剂首。全书论治始终遵循“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这一生理、病理特点,遣方用药寒温适度,补泻并用,扶正祛邪兼顾,以柔养脏腑为本。其中不少良方,如六味地*丸、导赤散、泻白散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钱乙:儿科之圣

钱乙,(-),字仲阳,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有“儿科之圣”的美誉。经数十年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病的施治方法,使儿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碗*土汤治愈皇子钱乙,郓州人(今山东东平人),在家乡行医时,就以《颅囟方》而成名。到京师汴梁(开封)后,因治愈了长公主女儿的病,被授予“翰林医学”之职。钱乙初次亮相很成功,由“土郎中”华丽转身,取得“翰林医学”的江湖地位,成了其日后“儿科医圣”的关键“一役”。不久,宋神宗有个儿子患上了瘈疭(chìzòng,中医指手脚痉挛、口歪眼斜的症状,俗称“抽风”),这个病放在现在不是个什么问题,可那毕竟是在北宋。皇子抽风了,太医院御医赶紧前去诊治,去的人不少,药也用了不少,全不见皇子的病有什么好转。宋神宗很着急;这几个太医更着急,职责所在,身家性命所在啊。就在太医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有个大臣突然想起来一个人,就是治好长公主女儿的病的那个“土郎中”,前不久这个土郎中还被封为“翰林医学”,医院。于是钱教授被请来给皇子治病。经过一番诊断,钱教授开了一个药方。钱教授这次开的药方有点滑稽--*土汤。别说大臣们了,就连太医都认为钱郎中在开玩笑。可是皇子还病着呢,别人也没有其他法子。那就让皇子喝了这碗*土汤吧。令大臣们想不到的是,皇子喝了*土汤后,竟然痊愈了,病好了。不仅大臣们没有想到,宋神宗更是一脸”懵圈“:这是啥药理?有没有“双盲实验”?于是宋神宗叫来了钱乙,一问究竟。钱乙奏对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这是《宋史》原文)宋神宗听后,大悦,神宗估计还是了解一些“阴阳五行”,“奇经十二脉”,要不然不会:当即将钱乙“擢太医丞,赐金紫”。这可是很大的荣耀啊,相当于今天的“国家荣誉勋章”!皇上有心栽培,钱乙不成名都难!

更加传奇的故事

广亲(官职名)的长子病了,请钱乙前去诊治。经过一番诊断,钱乙说:“这个病不碍事,根本就不用吃药,不久就会痊愈”。正当钱乙起身,挎起药箱,将要走的时候,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广亲的小儿子,指着他,对广亲说到:“这孩子会突然患病,使人惊恐。不过,三日后的正午过后,也就没事了。”

广亲一家人很不高兴。有病的,你不给治;没病的,你说有病。因此,钱乙说完这话后,广亲一家人都不搭话。

但是,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真的病了:突发癫痫(俗称羊角风),“甚急”。赶紧请来钱乙,给其治疗。正如钱乙所说,三日后,正午刚过,病就好了。

经此一事,广亲可真服了钱乙了,真是神医啊。广亲向钱太医探寻缘故,钱太医答曰:“火色直视,心与肝俱受邪。过午者,所用时当更也。”(这是《宋史》原文)

“六味地*丸”产生于宋代,距今近一千年了。六味地*丸虽好,中老年肾阳虚万不可用。

六味地*丸


  

一天下午,家住汴梁城的王先生费了不少功夫找到钱乙,一脸诚恳地说:“钱神医呀,我的孩子病得很重,麻烦您到我家里看看吧,多少钱都行。”宅心仁厚的钱乙二话不说,便到了王府。

原来,小孩睡觉时眼睛闭不上,手脚抽筋,身上也有些凉。钱乙略一思考,肯定地说:“这是慢惊呀。”

其实,之前并没有慢惊这一说法,钱乙把它记入《小儿药证直诀》后,医生们便把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这种分类,一直沿用至今。钱乙随口一说,就为后世治疗立了标准,至今也是这么在用,这是后话。

话说当时,钱乙找到病因后,便开了一剂专治惊风的栝楼汤。孩子服完后,很快就能闭眼睡觉,身体也开始变暖了。

钱乙走后,王先生发现儿子没有大小便,便自作主张找附近的医生开了一剂八正散。服下没多久,孩子的身体重新变凉了。王先生一看不对,只得再次请来钱乙。钱乙听完王先生的陈述后,没有表现责怪之意,只是开了一味叫益*散的药,吩咐上午连服四次。

这次钱乙没有马上走,而是一直呆在府中。中午时分,小孩身体开始变暖,能吃能拉了。正当旁边人都举手相贺时,王先生却发现儿子不说一句话。

钱乙见此,耐心道来:“孩子拉肚子拉得肾虚了,哪有精神讲话,现在关键是补肾。”补肾?在怀疑的目光中,钱乙稍作考虑后开出一付叫“地*丸”的药。

闪念之间,钱乙想起医圣张仲景收录过滋阴养血的“金匮肾气丸”:主含熟地、茯苓、山萸肉、牡丹皮、山药、泽泻、附子、肉桂八种药材。钱乙想,这孩子阳气足,缺少的只是肾阴,去掉上火的附子和肉桂后,剩下的六种药材主管苦、酸、甘、咸、辛、淡六种味道,最能治肾虚。

钱乙选择这六味药是非常有讲究的。钱乙选的六种药材比例严格固定,暗合“三纲五常”的社会伦理。

全方,熟地占1/3,山萸肉和山药各占1/6,茯苓、丹皮和泽泻各占1/8。

在这颗药丸的小天地里,熟地是“君”,主要功能是补肾,其它五味药替代不了它。药味是苦的,却有滋阴养血的奇效,“良药苦口”嘛。山萸肉是“左丞相”,由山茱萸的果实晒干炒制而成,红色,味酸,主要作用是滋补心肝,补元气。山药是“右丞相”,主要补肺经脾经:小孩尿床吃山药很管用。这三味“君臣”药主要负责滋补,另三味“百姓”药则主要功能是去泻:肝火旺盛,牡丹皮药到火除;脾有水湿,茯苓自去;肾有水湿,泽泻来除。小小一丸药,暗含卫(补)、攻(泻)等原理。

由于这六味药搭配起来治小儿阴虚效果非常好,钱乙便在书中取其主药熟地(北方称“熟地*”,滋阴)命名“地*丸”;后世医者为了区别对待,便把钱乙发明的这剂方药叫做“六味地*丸”,专治小儿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五迟”之症。

王先生的小孩吃了钱乙的六味配方后,半个月就能开口说话,又半月后小孩变得生龙活虎。

编后:六味地*丸流传千年,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步扩展到成人肾阴虚的治疗,为其增色不少。只是,个别医生用六味地*丸替代八位肾气丸治疗男子“肾阳虚”症状,结果呢:耳鸣的治成了聋子,阳气不振的,竟至直不起腰!庸医害人啊!

欢迎荐稿;

欢迎疑难杂症交流;

欢迎加盟;

请扫码文后

1
查看完整版本: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