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程序接种疫苗,对儿童健康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的感染风险令许多家长担心,还要不要给孩子注射疫苗呢?
哪些疫苗必须打?接种前、接种期间儿童与家长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带孩子安全地完成疫苗接种,保护儿童健康。
哪些疫苗必须打
1.新生儿第一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在助产机构及时完成接种。
2.若母亲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新生儿的第二针和第三针疫苗建议与接种单位预约后及时接种。
3.狂犬病、破伤风疫苗:用于暴露后预防的疫苗,必须按照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
4.其他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根据当地的卫生健康行*部门、疾控机构的要求以及接种单位的具体安排来选择进行接种。
若所在社区有社区传播的疫情,应暂停接种,并在疫情结束后补种。
接种前准备工作
出发前准备:
错峰预约:拨打预防接种证上预留的联系电话进行预约,实施错峰接种,缩短等待时间,减少接触机会。主动如实告知儿童近期旅居史及孩子的身体状况。
测量体温:若体温高于37.3度,出现严重湿疹、腹泻等情况,不要前往接种,另行预约。
衣物选择:给儿童穿宽松且容易脱的衣服,接种后尽快为孩子穿好,尽量注意保暖。
家长自身:必须佩戴口罩,医院的物品。避免用眼揉眼睛、鼻子和嘴,及时清洁双手。
接种机构要做到
保持环境清洁、加强通风。增强接种室消*频率。人群经常触摸的部位(门把手、电梯间等)加强消*。
合理安排接种次数,减少人员密集度,做好接种环境的疏导工作。
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用口罩、勤洗手。
接种期间应注意
儿童及家长按照预防接种门诊要求,测量体温后进入。
婴儿不能佩戴口罩,容易引发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风险。
在接种门诊应与其他儿童及家长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携带预防接种证,协助登记台工作人员核对相关信息,如实提供近期健康情况。
注射时应防止儿童乱动,家长可双手将孩子固定住,并尽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接种后,应在门诊指定区域观察30分钟后离开。儿童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接种疫苗的具体流程
(1)需要先进行预约打疫苗
疫情期间,想要带孩子去打疫苗的话,那么先要打电话进行预约,不要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就去打疫苗。那样是很危险的,因为孩子的免疫力是很低的。
(2)出行需要佩戴口罩
当预约成功可以去打疫苗的时候,出行一定要佩戴口罩,婴儿不可以佩戴口罩,只是大人佩戴口罩,这个要特别注意,婴儿戴口罩容易呼吸困难。
(3)去社区打疫苗时不要随意触碰任何东西
去社区打疫苗的时候,不要随意触碰任何东西,这个一定要做到,因为很可能是不卫生的,如果我们的手再接触孩子的话,那么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4)孩子打完疫苗后,等待时间结束后要及时离开
当孩子疫苗打完后,要等待一段时间,查看孩子是否没有异常发生,没有异常发生后,及时的要选择离开社区回家。
(5)回家后洗手,确保手的卫生
当回家后,要洗手,洗手使用肥皂或者消*洗手液,然后用流动的水来洗,这样才能让手变得卫生,从而避免被感染,这个不可以不做。
(6)孩子要是有异常反应,及时就医
孩子要是因为打疫苗出现一些异常反应的话,那么要及时就医,不可以拖延,这个特殊的时期下,及时就诊才能更好的避免孩子被感染。
该带孩子去哪里接种
由于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等类型的疫苗需要及时接种,因此,家长需要携带孩子到开设了该类型疫苗的门诊或医疗机构进行疫苗接种。
对于其他疫苗的接种,则需要分情况而定:
如果所在社区还没有出现疫情,可以预约疫苗进行接种;
如果所在社区已经出现疫情,则应该暂停接种其他不需立即接种的疫苗,等疫情结束之后再补上。
出门接种疫苗前,应该怎么做
若是不得已需要带孩子出门接种疫苗,需要先通过网络或电话了解情况,核实是否可以进行疫苗的接种,并预约好接种的时间段。
在出门前,需要对自身和孩子的体温进行测量,评估健康状况,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症状,若是出现发热,则不宜出门,需留在家观察。
若健康无异常,则应做好充足的防护工作再出门,佩戴好口罩、手套以及消*用品等,并注意卫生,不乱摸,不揉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部位,并且做好及时的清洁工作。
在接种疫苗时,需要与其他人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并且在接种结束后,留观至无异常情况后,尽快回家。
接种完疫苗回到家,应该怎么做
疫情期间,从外面回家后,需要脱掉外套、摘下口罩,并第一时间洗手。
此外,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