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有5%有遗尿,部分患者的遗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患儿除了有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遗尿症对于患者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除了造成生活的不便,还会导致形成自卑型人格,甚至不利于智力发育,遗祸颇深。
患者档案欢欢(化名)
性别:男
年龄:7岁
诊断:遗尿症
症状:经常一晚尿床两次,需要叫醒才能正常排尿,性格敏感自卑、脾气古怪
“三岁前尿床是常事,三岁多还尿床是坏事,五岁了还经常尿床那可能是病!
”四年的尿床病史
欢欢家住广西南宁马山县,年仅7岁的他却已经有了4年的病史了。孩子的病症耽误了这么久,一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过年回来对欢欢的尿床问题舍不得指责,二是爷爷奶奶把他当做心头肉,尿床换被子洗衣服任劳任怨,觉得孙子就是富贵命,以后会自然而然好的。
直到欢欢上了一年级,有一次在学校午睡的时候,他在教室里尿裤子,受到了周围同学的嘲笑。家人们这才意识到尿床这事已经持续很久了,再这样下去孩子在学校也待不下去,医院的泌尿科给他看病。
不过经过检查,欢欢的泌尿系统没有问题,也没有出现炎症,后医院检查才发现,欢欢得的是遗尿症。
问题不仅是遗尿
张福森,医院儿科主任,在小儿遗尿症的治疗上已经有上千案例的经验。张主任在询问了父母关于欢欢的一些日常表现后,安排他进行了智力、尿常规、脑分区功能等相关检测。结果显示,欢欢的智力检测只有62分,脑功能数据也存在异常,但是尿路没有器质性损伤,属于原发性遗尿症,并在长期的影响下延缓了患儿的智力发育。
除了尿床问题,智力发育问题就像个炸弹一样,一下子把家人们给炸懵了。回想起过往的种种,欢欢确实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低、脾气差、自控力差、学习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长期处于尿床状态影响的内向性格笼罩下,欢欢的智力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过去了。而这一切的元凶,都来自于遗尿症!
因为欢欢病情复杂且病龄较长,拖沓数年至今,药物治疗已经不可避免。针对这些问题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物理治疗、康复治疗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从病理触发激活并修复受损的神经元细胞,实现脑功能区再建,可以有效缩短治疗的过程。除此之外,孩子的心理辅导也尤为重要,长期的疾病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欢欢的性格,形成一定程度的人格障碍,过于敏感、自卑以及内向对于疾病的治疗是不利的。因此疏导他回归自信,加强身体锻炼,参加多种益智活动训练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各项都在提高
一开始,张福森主任建议家长在治疗的同时记录下欢欢的尿床时间,尽可能的每晚督促他起床排尿。白天的时候除了正常的康复训练以外,不要进行过多的活动,不要喝太多的饮品,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
同时,张主任还对欢欢进行了行为疗法,通过排尿中断训练、忍尿训练、定时训练等等,帮助他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减少排尿的次数,使得膀胱的容量得到提升,建立有效的条件反射。
住院期间,欢欢的尿床频率大大减少,不再每天尿床,在不叫醒的情况下,经常可以坚持到第二天。再往后甚至一连好几天也没有出现尿床问题,夜里常常会自己起来上厕所。
随着遗尿症的康复,欢欢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一开始的内心沉默,逐渐展现出自信开朗的一面,这也是小时候的他本来的样子,只不过一直以来受到疾病的压迫,才变得沉默焦虑,耽误了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遗尿症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临床发现遗尿好转,智力也会有所增长,注意力也会提高,学习成绩随之上升。因此更多类似的家庭,千万不要忽视这个问题,医院就诊,不要再犯欢欢家长这样的错误。而欢欢的问题,也一定会随着症状慢慢消失,智力也会很快恢复到正常发育水平,在学校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往昔回顾1、守护孩子,让孤独症不再孤单~
2、“懒惰”的孩子竟然会是多动症?
3、高智商低能力,感统失衡是元凶!
4、简单明了,语言发育的八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