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破伤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个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极大,却常常被父母忽
TUhjnbcbe - 2021/6/21 21:44:00
白癜风诚信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

作者:罐子

来源:小楼老师心理课(xiaolouxinli)

01

知乎上这样一道问题引起我的注意:小孩子哪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蕴含了深层的原因?

其中一位网友分享了她和儿子的一段经历:在她儿子2岁多时候,有一次儿子尿床了,小孩子尿床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刚好那天丈夫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摸到儿子的床湿湿的,已经疲劳不堪的他就没忍住脾气失声骂了儿子一句。

后来有天晚上儿子咳嗽得很厉害,怎么哄都不睡,闹的不行。吵得大人都想发火了,好不容易安静睡了,结果半夜小家伙自己哭了。妈妈跑到他房间一看,儿子吐的满身都是,床上也有呕吐的痕迹,不知所措一直哭。妈妈赶紧抱起他,他抽抽噎噎地说“怕爸爸吵……我把床单弄脏了……”妈妈听完,心就像拧过了一样疼,同时也庆幸自己在第一时间没有做出要责怪孩子的意思,而是及时安抚了孩子。

弄脏一张小小的床单,在大人看来不过是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孩子却觉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

在家长眼里,乖巧、不闹腾,是孩子最可爱、家长最舒心的时候,可惜的是这种情况不多见。更多的是调皮捣蛋、教育无从下手的闹心时刻,甚至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都像是在无理取闹。无来由的大哭、突如其来的闹别扭、稍不留神孩子转身就弄了一身泥,还有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则5分多钟短片《脏宝宝背后的故事》,讲的是几位妈妈去接孩子放学,看到孩子一身脏衣服时的反应,以及孩子弄脏衣服的原因。短片非常暖心,这里也推荐给大家一起观看↓↓↓

看到孩子一身污泥出现时,不出所料,妈妈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难以接受甚至有点斥责,肯定是孩子又淘气。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接下来会有一堆脏衣服要洗,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中一位妈妈所说的:

我希望她一直都干干净净,我不喜欢听到别人指东道西的,作为妈妈我也很受伤。

后面短片揭开了原因,当妈妈们了解了到自己的孩子是因为帮助别人而弄脏衣服时,态度完全转变,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并且追悔自己这样不问原因就责备的行为,或许她们自己都没有马上想到孩子身上能有这样的善意。

假如常常错误地责备孩子,如没有及时妥善的处理,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正确的行为反而受到误解苛责,很容易导致孩子丧失自信、自暴自弃,在行为上,也因为常常不被了解和支持,可能会产生反抗性很强的行为。

请你回想一下,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在错怪孩子之后十分后悔先前欠考虑的举动?

02

小孩子就是喜欢调皮捣蛋、制造麻烦,作为家长,我们似乎已经对此达成共识并习以为常了。因此,我们便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用自己的思维去揣测孩子的行为。

再加上大人不仅仅要照看孩子,平时还要在各种事情间忙碌,事业工作、家庭关系、家务等日常琐事,一天下来已经晕头转向、疲惫不堪。这时孩子再闹点什么小别扭,家长很容易就失去耐心,先入为主地给孩子的行为做预判,严重点的情况下还会斥责孩子无理取闹。然而事实上,孩子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你没有深入探寻过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甚至也还没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时间,不耐烦的心情就已经溢于言表。

记得在一期《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每个爸爸都准备了丰富的午餐,村长让孩子们进行投票,把狗尾巴草送给做菜最好吃的爸爸。其他孩子都投完了,只有张亮的儿子天天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偷偷溜了出去。张亮发现后很生气,责怪天天不守纪律乱跑。

天天却委屈地说:“我只是想拔一根狗尾巴草给你……”

孩子只是不想让爸爸输,只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爸爸。

可以看出小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是不太一样的。在孩子的世界里,既含有大人们分享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里有成年人的行事规则和道德准则;也包含着属于小孩自己的想象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用他独特的方式去观察,用他独特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这样一个原则:孩子的行为取决于他所相信的事实,而不是真正的事实。

当我们用这个原则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某些行为时,或许就能明白孩子大部分的“无理取闹”都是有原因的。

天天相信多给爸爸一根狗尾巴草,爸爸就多一份获胜的可能。天天所相信的事实让他偷跑出去拔狗尾巴草,却被在真正事实中的爸爸误解为“不守纪律”。

由此可见,我们不问缘由错怪孩子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的。当然,孩子弄脏衣服的原因也不可能全都像短片里面那样是因为做了好事,一定也有调皮贪玩导致的。但不管如何,作为家长,遇到类似情况的第一反应都不该是先入为主的预判、不耐烦和斥责,而是耐心给予孩子解释说明的时间。好的行为动机予以肯定和嘉奖,不当的行为及时指正。

这样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怪,可能一些小事对你来说很不起眼,但在孩子看来却是天大的事件。

03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已经错怪孩子了,怎么办?

不妨坦然地对孩子说一声︰

对不起,我错怪了你,你心里一定很不舒服。看到你衣服弄脏了,我担心你是不是摔到了,我刚才有点太着急了。

用坦诚的态度和孩子说话,孩子既能了解家长当时的心情,同时也感觉到关怀,刚才被错怪的委屈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可能有的家长觉得这样跟孩子说话好像很没面子,其实,有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我们在孩子面前的形象都是有长辈的威严的。但是,我们如果再作深层次的考虑,这种向孩子坦诚认错的做法,正是在用实际的行动让孩子明白“与人相处发生误会时,如果错在我们,道歉是应该的,也是一种修养”以及“要以怎样的态度表达我们内心的歉意”。

请想一想,我们是把握住这个教育机会重要呢?还是保住面子重要?

向孩子表达歉意之后,非但不会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更因为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关心、被了解的,关系变得更紧密了。

04

虽然我们在错怪了孩子之后,仍可以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化解掉对孩子不必要的伤害,但能避免发生的错误最好是尽量不发生。我们要怎样避免这类的事情发生呢?

1.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作为生活经验丰富的成年人,我们已经习惯凭经验去判断某件事的好坏,主观臆断孩子的所想所为自然也是难免的,总觉得“我吃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尽管这是事实,但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下孩子探索世界的认知过程,对孩子保持信任。

2.不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

我们常常因为忙碌、生活节奏紧张、身心疲惫,因此难以用轻松的心情来看待孩子,较多的是习惯以“你又给我惹了什么麻烦”的心态来看事情,自然很容易处理不当。因此,让自己的生活脚步舒缓些,用较为轻松的态度来处理事情,也会很有帮助。

3.将焦点转移到问题解决和经验学习

通常,我们对事情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这是谁的错?”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施加的压力太大,孩子很自然会想用“不是我”的说辞推脱掉责任。

假如我们能够转换一个态度,先听孩子说,了解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再以“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和“以后要如何处理这类问题”两方面为话题,态度温和地与孩子讨论。

例如两个孩子在打闹中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与其斥问︰“是谁打碎了杯子?”还不如说︰“杯子打碎了,好可惜。现在我们要怎么处理地上的碎片呢?”引导孩子学会处理碎片。接着再问清楚,刚才是怎么回事,以后要怎么样才不会再打破杯子。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处理。

我们的心里有着伴侣、工作、兴趣、发展以及各种追求,孩子,也许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家长,却是孩子的全世界。我们无意中脱口而出的一句责怪,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已经掀起狂风巨浪。

因此,与其看到孩子因被你误解可怜巴巴的表情而懊悔不已,不如常常以此警醒自己。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作者简介:小楼老师,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领域。个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极大,却常常被父母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