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息风药
息风止痉药
天麻Tiānmá
中药图鉴
天麻原态
天麻药材
天麻饮片
来源
《神农本草经》
别名
赤箭、离母、*督邮、神草、独摇芝、赤箭脂、定风草、合离草、独摇、自动草、水洋
芋、明天麻
英文学名
Gastrodiaelata
药用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冬季茎枯时采挖者名“冬麻”,质量优良;春季发芽时采挖者名“春麻”,质量较差。采挖后,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生用。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临床应用
1.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本品主入肝经,功擅息风止痉,且味甘质润,药性平和,故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治疗小儿急惊风,可与配伍钩藤、全蝎、僵蚕等,如钩藤饮子(《小儿药证直诀》);治疗小儿脾虚慢惊,则与人参、白术、僵蚕等配伍,如醒脾丸(《普济本事方》);用治小儿诸惊,可与全蝎、制南星、僵蚕同用,如天麻丸(《魏氏家藏方》);治疗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可与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药配伍,如玉真散(《外科正宗》)。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本品既息肝风,又平肝阳,善治多种原因之眩晕、头痛,为止眩晕、头痛之要药。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钩藤、石决明、牛膝等同用,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用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痰多胸闷者,常与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等健脾燥湿之品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治疗头风攻注,偏正头痛,头晕欲倒者,可配等量川芎为丸,如天麻丸(《普济方》)。3.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本品有祛外风,通经络,止痛作用。用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等,可与没药、制乌头、麝香等药配伍,如天麻丸(《圣济总录》);若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如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用治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可与牛膝、杜仲、附子浸酒服,如天麻酒(《十便良方》)。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冲服,每次1~1.5g。
鉴别用药
羚羊角、钩藤、天麻均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功,均可治疗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但羚羊角性寒,息风止痉力最佳,为治肝风惊厥抽搐之要药;又能清热解*,清肝明目,治疗高热神昏,热*发斑及肝热目赤肿痛;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多用治热极生风或小儿高热急惊风轻证;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羚羊角、钩藤,但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又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
方剂举例
天麻丸(《普济方》):天麻、川芎。治偏正头痛,神昏目花。
文献摘录
1.《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2.《用药法象》:“疗大人风热头痛;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痹不仁;风热语言不遂。”3.《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天麻苷,天麻苷元,β-甾谷醇和胡萝卜苷,柠蒙酸及其单甲酯,棕榈酸、琥珀酸和蔗糖等;尚含天麻多糖,维生素A,多种氨基酸,微量生物碱,多种微量元素,如铬、锰、铁、钴、镍、铜、锌等。2.药理作用:天麻水、醇提取物及不同制剂,均能使小鼠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且能延长巴比妥钠、环己烯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可抑制或缩短实验性癫痫的发作时间,天麻还有降低外周血管,脑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并有降压,减慢心率及镇痛抗炎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天麻注射液肌注治疗以头痛、头晕、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脑外伤综合征66例,总有效率为97%(新药与临床,,2:8);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轻型破伤风,用药后15~分钟显效,病人安静,抽搐次数减少,显示出镇静作用(陕西新医药,,1:45);用天麻、川芎、法半夏治疗眩晕症90例,总有效率为94.4%(实用医学杂志,,1:50)。另有用天麻等治疗神经衰弱、神经痛、面肌痉挛、高脂血症、老年血管性痴呆等。4.不良反应:天麻及天麻制剂偶有过敏性反应及中*的发生。如:口服天麻粉引起荨麻疹药疹;口服天麻丸引起过敏性紫癜;肌注天麻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大剂量炖服天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昏迷等。天麻中*解救的方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出现过敏性反应及肾功能衰竭时,可对症处理。
附药
密环菌Mìhuánjūn
密环菌[Armillariellamellea(Vahl.exFr.)Karst]为天麻种子和块茎均赖于供给营养而生长的一种发光真菌。现代研究证明,密环菌的固体培养物具有与天麻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现可用密环菌制剂代替天麻药用,以治疗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
版权声明:
文字材料来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九版《中药学》教材,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