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撰稿:六夕夕
责任编辑:达斯维达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导言
大家好,我是六夕夕。
前段时间,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一对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夫妻「家长」,卖房照顾流浪狗23年。年,妻子喂狗时不小心踩钉子致破伤风去世。评论区里除了对他们的爱心赞赏,还有很多人对「不小心踩钉子致破伤风去世」这件事感到困惑,觉得只是伤了一下怎么就得破伤风了呢?
这条新闻让夕夕想到前两年看到的事例:
例:一个20月龄的宝宝在家摔了一跤,头上破了大洞,流了很多血,去医院处理过程中打了破伤风针,未曾想竟然发生过敏性休克,差点阴阳相隔。
说到破伤风,相信每位爸爸妈妈都对它有所耳闻,因为在宝宝的「绿宝书」——计划接种疫苗本里就有它;有时候不小心受伤时,伤口很深、伤口脏兮兮的情况下,去医院急诊外科,会被医生要求打针预防「破伤风」。
破伤风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只要划破了皮肤就要去打?宝宝打的「破伤风疫苗」和受伤后打的「破伤风针」是一回事儿吗?什么情况要打破伤风针?
今天,夕夕医生就为大家聊一聊关于「破伤风」那些事儿。
01
什么是破伤风?
一说到破伤风,大家的理解就是:皮肤划了个口子,别感染了,赶紧去打针!
其实,破伤风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它是由土壤中的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引起。
破伤风梭菌和别的细菌相比,并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它的休眠状态——芽孢抵抗力极其强大,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存活十几年,开水煮沸40分钟以上才会被杀灭。所以,在有外伤时打一针破伤风针是非常有必要的!
02
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破伤风针呢?
咱们刚才说了打破伤风针的重要性,相信爸爸妈妈又会担心,孩子难免磕磕碰碰,到底什么情况下需要打破伤风呢?
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主要根据孩子伤口的深度和导致伤口具体是什么物体。
▲图片来源:Pexels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时,如钉子、木头、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扎伤,导致出血,这样的伤口又深又细,正是破伤风杆菌的温床。
有了开放性伤口或外伤也不一定会得破伤风,因为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并不是在所有的伤口均可以繁殖和产*的,其感染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破伤风更易于发生。
一些特殊类型的伤口,由于创伤深处氧气不足,不利于破伤风梭菌芽孢的发育,在破伤风梭菌迅速增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外*素,从而引起了破伤风的发病。这一类型的伤口的共同点是伤口深、伤口周边环境差,常见的有:
开放性骨折
盲道性外伤
伤口小但深的刺伤
清洁度差的火器伤
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新生儿,或不洁条件下流产的女性
03
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呢?
破伤风发病是分阶段的,为潜伏期、初痉期、发作期,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各有不同。
破伤风的潜伏期3至21天,大多为8天左右,新生儿的破伤风潜伏期会更短;一般来说,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如果接受过预防性治疗,潜伏期一般都比较长。在此阶段,患病的宝宝除了伤口局部的炎症表现外,并没有特殊症状。
破伤风的发作期会出现典型的异常的肌肉痉挛,但表现形式也有很大差别。临床医生根据发病表现不同,将破伤风分为全身型、局部型、头部型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几种类型。
▲图片来源:Pexels
咱们来重点说说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的感染途径比较特殊,多通过不洁分娩、脐带断端感染;发病一般在婴儿出生5~7天,发病快,所以俗称「七日风」。
患病宝宝早期表现吮奶困难,后出现与成人相似、但相对较轻的角弓反张、肌张力增高的症状,但新生儿破伤风有特殊面容表现:皱眉、闭眼、嘴巴半张、嘴唇内收。
新生儿破伤风病程比其他类型短,但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常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04
如何预防破伤风呢?
预防破伤风需要把控疾病发病的每个环节。
首先是伤口的处理。如果伤口被泥土、铁锈等污染,或是新生儿脐带消*不严、产后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彻底清创和处理,消除缺氧环境,防止破伤风梭菌的感染和繁殖;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的,及早使用抗生素。
▲图片来源:Pexels
如果首次外伤后体内留有异物,手术取出异物的24小时内也应该给予相关预防治疗。
其次是被动免疫,针对于破伤风感染的几类高危伤口的伤者,可以给予注射破伤风抗*素或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但需要注意的是,被动免疫后,仍有少部分人会出现发病,但潜伏期长,病情较轻,所以请伤者不要过于焦虑,但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