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蜕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蝉蜕药性寒,味甘。归肝、肺经。蝉蜕的主要成分包括角蛋白、氨基酸、壳聚糖、甲壳质、微量元素、组胺等。
?古籍摘要:《神农本草经》:“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痫,寒热。”《名医别录》:“主小儿痫,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药性本草》:“小儿壮热。”《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
?《本草衍义》:“除目昏障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痘疹出不快。”《本草纲目》:“治头风,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咸、甘,性寒,无*,不载经络。主催生,下胎衣,通乳汁,止夜啼,定惊痫,逐邪热,杀疳蛊,亦能止渴。”
?蝉有五种,陈藏器辨之悉,今以形极大而声极高,一鸣而无所停断者,入药最良。《玉楸药解》*元御:“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经。发表驱风,退消肿。”蝉蜕轻浮发散,专治皮毛,退膜,消肿*。治大人失音,小儿夜啼,取其昼鸣夜息之意。
?《本草蒙筌》:“去翳膜侵睛,胬肉满眦,眼科诚奇。”《本草拾遗》:“研,一钱七,井花水服,主哑病。”《本草经疏》:“疸疹虚寒证不得服。”《本草新编》“:蝉蜕去目内翳膜、并侵睛胬肉。小儿痘疮,用之以护目,断不可少之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蝉蜕无气味,性微凉。能发汗,善解外感风热,为温病初得之要药。又善托隐疹外出,有皮以达皮之力,故又为治隐疹要药。与蛇蜕并用,善治周身癞癣瘙痒。若为末单服,又善治疮中生蛆,连服数次其蛆自化。为其不饮食而时有小便,故又善利小便;为其为蝉之蜕,故又能脱目翳也。蝉亦止小儿夜啼,又善医音哑。《本草备要》:“治皮肤疮疡瘾疹(与薄荷等分,为末,酒调服)其声清响,故治中风失音;又昼鸣夜息,故止小儿夜啼。”现代研究:1、成分:主含甲壳质、壳聚糖,并含异*质蝶呤、赤蝶呤、蛋白质、氨基酸、有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2、作用:本品有解热、镇静、抗惊厥、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还能使心率减慢。
?3、药理:其煎剂能对抗小鼠因士的宁、可卡因及烟碱引起的惊厥死亡,部分消除烟碱引起的肌肉震颤,并能抑制小鼠的自由活动,证明蝉蜕具有神经节阻断作用而起到解痉、镇静功效。实验表明,本品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在体外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显示出高度抗肿瘤活性。4、临床报导:治疗破伤风,用蝉衣去头足,焙干研末,每次3钱,日服3次,*酒冲服,并配合针灸、镇静剂和抗菌素。共观察29例,仅1例死亡。5、典型案例:蝉蜕祛风止痒案。冯某某,女,48岁,年10月15日就诊。近两年来躯干、臀部及双下肢出现蚕豆至花生米大小红色纺锤形丘疹,反复发作,奇痒难忍,诊为顽固性荨麻疹。经服西药,效果甚微。服蝉蜕丸(蝉蜕去头足,粉碎过筛,炼蜜为丸,每丸约重9g),每天3次,每次1丸,1周后症状基本控制,继服3周,追访至今,未再发作。
?川芎(学名:Ligusticumchuanxionghort),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别名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界植物界
科伞形科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植物形态川芎,多年生草本。地下茎呈不整齐的结节状拳形团块。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又作不等齐的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渐尖,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9~17厘米,基部成鞘抱茎。复伞形花序生于分枝顶端,有短柔毛;总苞和小总苞片线形;花小,白色;萼片5,线形,有短柔毛;花瓣5,椭圆形,先端全缘,而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弯曲;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丝细软,伸出于花瓣外;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双悬果卵形。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帝、岐伯、雷公:辛,无*,香。扁鹊:酸,无*。李氏:生温,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
归经入肝、胆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经。”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芪、山茱、狼*。畏硝石、滑石、*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川芎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