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的中午,我的手指受伤了。
起因只是因为那天中午,我突发奇想,想要给自己做一个土豆片炒青椒。
然后切土豆的时候发现土豆都太小,就想取巧,用那个擦丝神器。
结果,擦到一半,我的右手大拇指就被削掉一块皮,立刻血流不止。
我这人一直都晕血,以前看见流血就觉得脚软,这次很有长进,也不知道是不是吃货的神经作祟。
我觉得一个小口子应该没什么大碍吧!
就用家里的创可贴包了一下,发现血止不住,就用一次性洗脸巾代替纱布,简单包扎了一下,继续擦土豆片,只是这次学乖了,用叉子戳着土豆。
然后下锅炒菜,我记得好像还做了俩菜。
吃完中饭,发现血还是没有止住,医院包一下。
别急!可能看到这儿的小伙伴觉得,你这也太淡定了吧?
其实,我家在农村,小时候下河摸鱼,经常被玻璃瓶划伤脚,印象里我老妈就找到两片止疼片,用玻璃瓶子撵成粉末,把脚冲干净,然后撒上药沫,再找一块干净的布包上,也就两三天左右,就好的差不多了。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割破一个小口子没什么,而且人都有凝血机制,所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血凝住了就没什么大碍了,直到吃完饭,发现止不住血,医院一下。
医院距离我家,走路大概要20分钟。
我在网上挂了号,就步行出门了。
在医院过安检的时候,旁边的护士看见我举着手,流着血,就说,你别去门诊了,赶紧去急诊吧!
于是就没挂号,去了急诊。
这还是我自己第一次来急诊,感觉一切都挺新鲜的。
大夫简单看了一下伤口,问我要不要打个破伤风的针,我心想,没必要吧?就没打。大夫又问,那要给你开点生长因子的药么?我说先观察看看,于是就让我去了缝合室。
里面的护士手脚很麻利,倒了很多双氧水杀*,然后快速给我包完,让我手举过头顶控一会儿。
我仿佛是举着一个点赞的火炬,还有点光荣和骄傲是怎么回事?
出门的时候又和门口给我指路的护士道了一句感谢。
然后走路回到家发现还有点渗血,不过无所谓了。
晚饭是不能做了,就点个外卖吧!
大拇指受伤,筷子用起来还比较麻烦,改用勺子吃也一样。
差不多到临睡前才觉得手指痛,是护士包的太紧,觉得整个手指都不过血了。哈哈~~有种麻木的疼的感觉。
琢磨着,手指受伤了,估计答应别人要写的两篇稿子,都要搁置了。
手机回消息,我一直都用讯飞语音输入法转文字,所以左手也一样,没影响的。
可能接下来就是洗澡、洗头、洗脸会受到限制,但应该也有解决办法。
对了,这个需要换药么?貌似大夫和护士都没说啊!
纱布会不会和伤口长在一起啊?
啊!如果长在一起,那撕开的时候得多疼啊!
临睡前想到换药的问题,问题就一大堆,我自己也回答不了。
第二天一早,实在是觉得手指太紧了,就自己决定把纱布拆开。
发现好像不流血了,但是伤口的确和纱布粘在一起了,我就小心翼翼的去拆,一不留神,又扯开了,又嗷嗷冒血,只能手忙脚乱找到昨天新买的纱布,自己包扎了一下。
但明显没有护士包的好看,医院吧!顺便问问多久换药,以及伤口会不会和纱布粘在一起的问题。
吃完早饭,医院,这次熟门熟路,挂号、开单子、缴费,唯一的区别是,把我从缝合室换到了换药室。
在换药室门口排队的时候,看到一个女儿带着满胳膊是血的父亲,一路小跑去找大夫,我这才有了一点脚软的感觉。
看来急诊室真的是每天面对意外和鲜血啊!
轮到我换药,护士问,你这是怎么伤的?
我说,想吃炒土豆片,用了擦丝神器,没用好,就从清炒土豆片升级成了土豆片炒肉。
护士都逗笑了,说起最近来的一个姐姐也是用了那个神器,擦下去一大块皮,还特别提醒我一定要用保护手的那个把手。
护士一边给我换药,我就一边问起关于伤口会不会和纱布长到一起的事儿。
护士告诉我,一般是三天左右换一次药,你也不用担心会长到一起,你的创面比较大,所以当你的肉没长好的时候,一定会黏在一起,但随着它长好了,身体的排异反应会自动把纱布逼出来。
所以,不要着急,给身体一点成长的时间。
这次换药我第一次觉得疼,因为早晨撕开伤口有点冒血,到医院的时候血液凝固了,所以护士用了很多的碘伏润湿伤口,但揭下纱布那一刻,还有一点痛。
我特意交代护士不用那么紧,不然觉得关节不过血,护士帮我松绑了很多。
回去的路上我就琢磨着,既然所有的担心都放下了,一切交给身体自己,那我接下来就是等着就好了,只要不手欠,不撕开看,应该问题不大。
于是为了奖励这样的自己太了不起了,我决定自己去体验一下单手洗澡的感觉。
找了一个塑料袋把右手套上,用医用胶布封好。
哈哈,是一个很奇妙的体验,左手洗澡、洗头,既陌生又有趣。
就这样,我开始了和这样的自己相处的十多天。
期间还用语音输入法写了一篇笔记,发了小红书。
又觉得这个笔记挺有趣,扩充了一下,写成了上一篇文章工作里如何避免生气的三个原则,还体验了第一次的视频号直播连麦。
四次换药,快两周的体验,从头到尾我都挺开心的。
老妈看到我的朋友圈,打电话过来问我手指如何,我都笑嘻嘻地说着没事。
这件事里,我自己发生的最大的改变,不仅仅是,我没有懊恼,我没有责怪自己怎么那么笨,手指受伤耽误了后面的工作。
不仅仅是我放下了对自己的评判,而是从头到尾我都保持着乐观。
要知道,我以前是一个先把事情最坏的一面看到了,再选择去做的人。
我是从哪里来的乐观呢?
是和我最近上的课有关系?还是和我与自己的发现和觉察有关?
或者,是最近学习的一个大综合?
我就是听到冥冥中有个声音对我说,没事儿的。
我就是觉得第一次去急诊,第一次体验左手洗澡,第一次可以放肆的十几天不做饭,都是挺难得的体验。
只是体验,无关对错。
写到这儿,我忽然觉得,原来不知不觉,我这么喜欢现在的自己。
给这篇文章起标题的时候,想到了蔡澜先生的一篇文章就叫做《乐观的人,运气好》,现在再品,才觉得,也许当你对自己有了很多的接纳、允许、认可之后,才会生出一种对未来和生活的乐观。
当你对自己放下评判,带着体验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意外的时候,才会找到更扎实的乐观吧!
这是受伤当天自己包扎的,当时刚吃完饭
医院。
医院的第二天,因为手欠撕开了纱布,又冒血了
第一次体验了换药,也知道了排异反应这件事
手指受伤不能用电脑,在路上用语音输入法写在记事本里的笔记
觉得挺好的,发了小红书,发完又扩充写成了文章
第三次换药,心情很愉悦,因为一点也不疼,觉得伤口愈合了
护士说,再观察一下,暂时不能沾水
换完药,中午就做了直播连麦
第一次体验了视频号直播,好有趣啊~~
谢谢兰雯教练的邀请,我还没学会福袋,下次我自己直播一次,玩一玩
差不多是最后一次了,护士说不用来了,周一就可以拆掉了。
心急的我周日晚上就拆掉了,周一就开始下厨了。
结痂的部分一开始还很硬,不知道是不是经过了泡水的关系
自己慢慢就脱落了,现在还剩下一道小小的口子
以前我在职场,逼着自己凡事都要正向思维,凡事都要看到好的一面。
但那个是假的。
一旦事情不能达标,我会生出非常多的自我埋怨。
没有人能在不断的打压当中快乐成长,孩子是这样,我们自己也是如此。
那些对孩子一直严格要求,甚至不惜从头到尾都在打压,害怕孩子跟不上,害怕孩子骄傲,担心他的未来的家长,或许他们最大的担忧是,他们从头到尾不乐意相信,自己的孩子自由成长也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那个家长定义的美好的未来,就真的美好么?
如此焦虑的家长,却在教孩子的时候告诉他们,你要乐观,要自信啊!
有时候自己做不到的事,就先学会自己做到了,再去教孩子吧!
试着和自己和解,尝试放下评价,也许那个乐观就会自动跑出来。
抱着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体验的心情,或许不论遇到什么,都是好运气吧!
我是小川叔
愿和你一起经历觉察、成长、蜕变
图片来自:悬崖上的波妞
音乐来自:悬崖上的波妞
小川叔打赏一块,代表你特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