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节,总会有很多人适应不了天气寒冷,感受风邪引起感冒,主要表现在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白脉浮。很多人都会选择去药店,买点感冒药、医院吊水输液。
其实我认为普通感冒没必要动不动就输液,吃点感冒药也能好,中药里其实有很多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今天我们来看看吧!
就医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又叫辛温解表药,或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主能发散风寒,发汗驱邪,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临床应用时,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等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
解表药在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时,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麻*、桂枝,均性温而能发散风寒,治风寒表证及风寒湿痹证。其中,麻*发汗力强,为发汗峻剂,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桂枝发汗力弱,又能助阳,风寒表实无汗及表虚有汗都可以。麻*又善宣肺平喘,治肺气不宣之喘咳;还能利水退肿,治水肿兼表。桂枝又善温通血脉、助阳化气、温中散寒,治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胸痹冷痛,阳虚水肿,痰饮眩悸及虚寒腹痛等。
桂枝汤紫苏、生姜,既均能发汗解表而治风寒感冒。又均能解鱼蟹*,治食鱼蟹中*之腹痛吐泻。不同的是:紫苏性温,发汗力强,又兼理气,风寒感冒无汗或兼气滞者宜用;又能理气宽中、安胎,治脾胃气滞、胸闷不舒、胎动不安。生姜则微温,发汗力弱,风寒感冒轻症多用;生姜又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风寒咳嗽;并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多用于半夏、南星的炮制。
防风荆芥、防风,均性微温,均能发汗解表,且药力较麻、桂平和,既善治风寒表证,又治风热表证。不同的是:荆芥生用辛散,长于散风,为发表散风通用药,发汗力较强,又能透疹疗疮止痒,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及风疹瘙痒;炒炭涩敛而止血,治吐衄下血及崩漏。
防风走十二经,为风中润剂,甘缓不峻,为治风通用药,发汗力较弱,又能胜湿止痛,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头风头痛;祛风解痉,治破伤风、小儿惊风。羌活、藁本,均源于伞形科而为辛温发散之品,均善发散风寒、胜湿止痛,治风寒感冒、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及头风头痛等。羌活主散太阳经风寒湿,善治太阳头项强痛、上半身风寒湿痹特别是肩背肢节痛;藁本虽亦主散太阳经风寒湿痹,但又兼归肝经而直上颠顶,善治颠顶头痛,兼治寒滞肝脉之脘腹痛等。
白芷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均为辛温发散、宣通鼻窍之品。均善散风寒、通鼻窍、止疼痛,为治风寒感冒或鼻渊之鼻塞头痛的要药。然,细辛入肺、肾经,芳香气烈,散寒止痛力强,鼻塞头痛重症每用,又兼治阳虚外感、风寒湿痹痛、头风头痛、牙痛;还能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等。白芷主入阳明胃经,芳香味浓,药力较强,又兼治眉棱骨痛、牙痛;还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治风寒湿痹痛、寒湿带下、疮疡肿*及风湿疹痒。辛夷主入肺经,芳香而力稍弱,专治风寒头痛鼻塞。
细辛苍耳子则有小*,主入肺经,又能除湿、止痒,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风湿疹痒及疥癣瘙痒等。香薷、麻*,均能发汗解表、利水退肿,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其中,香薷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习称“夏月麻*”,善治暑天感寒饮冷、阳气被遏之头痛、形寒、发热无汗及腹痛吐泻;麻*性温,发汗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此外,麻*又善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咳喘等。
葱白、芫荽二药均辛温发散,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外感风寒,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还可用于小便不利、腹胀、腹痛;芫荽发表透疹,健胃,用于小儿麻疹初起,透发不快。
好了,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想了解更多医药知识,请